麤涩

cū sè [ cu se]
繁体 麤澀

词语释义

《华严经•净行品》:“得麤涩食,当众愿生,心无染者,绝世贪爱。”

粗恶;粗糙,不细润。

比喻艰困。

词语解释

  1. 亦作“ 麤澁 ”。亦作“麄涩”。

    1.粗恶;粗糙,不细润。《华严经·净行品》:“得麤涩食,当众愿生,心无染者,絶世贪爱。”《莲华经·随喜功德品》:“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夏侯孜 为左拾遗,常着 桂管 布衫朝謁。 开成 中, 文宗 无忌讳好文,问 孜 衫何太麄澁。具言 桂管 产此布,厚,可以御寒。” 苏曼殊 《遯迹记》:“时此众生,身体麤澁,光明转灭,无復神足,不能飞行。”

  2. 比喻艰困。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二:“习熟渐久,方能捨燕安而乐麤澁,易脆腐而为坚强,劲虏在前,行者思奋。”

引证解释

亦作“麤澁 ”。亦作“麄涩”。

1.粗恶;粗糙,不细润。《华严经·净行品》:“得麤涩食,当众愿生,心无染者,絶世贪爱。”《莲华经·随喜功德品》:“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 唐无名氏《玉泉子》:“ 夏侯孜为左拾遗,常着桂管布衫朝謁。 开成中, 文宗无忌讳好文,问孜衫何太麄澁。具言桂管产此布,厚,可以御寒。” 苏曼殊《遯迹记》:“时此众生,身体麤澁,光明转灭,无復神足,不能飞行。”

比喻艰困。

宋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二:“习熟渐久,方能捨燕安而乐麤澁,易脆腐而为坚强,劲虏在前,行者思奋。”

麤涩的网络释义

麤涩

  • 麤涩,拼音cū sè ,出至《华严经·净行品》,释义粗恶;粗糙,不细润
  • 汉字详情

    [cu]
    部首: 1102
    笔画: 33
    五笔: YNJX
    仓颉: IPIPP
    四角: 00212

    英文翻译

    rough, coarse, big, 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co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1 [客英字典] cih1 [台湾四县腔] cu1 [宝安腔] c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胡平聲開口一等cho/cutsʰu
    [se]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VYH
    五行:
    仓颉: ESIM
    四角: 3711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歰声。声符(歰 )为本字,象四只脚两两相抵,表示不滑,是会意字。本义:不滑溜)

    (2) 同本义

    濇,不滑也。——《说文》

    短而濇。——《素问·至真要大论》

    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一切经音义》

    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刘禹锡《砥石赋·序》

    (3) 又如:涩噎(因不滑润而梗噎);涩道(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涩巴巴(形容不滑润);涩浪(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文纹状);涩脉(脉动往来不流利,虚细而迟)

    (4) 味不甘滑

    酸涩如棠梨。——杜甫《病桔》

    (5) 又如:涩苦(又涩又苦);涩赤(干涩发红);涩重(干涩沉重)

    (6) 说话、写文章迟钝艰难、生硬、不流畅

    生而舌短,涩于言论。——《宋书·南郡王(刘)义宣传》

    (7) 又如:生涩(言词、文字等不流畅);文句艰涩;涩笔(看似拟古不流利,实则庄茂而沉着有力的笔法);涩僻(文词生涩冷僻);涩辞(言语迟钝);涩体(艰涩难读、自成一格的文章体式)

    (8) 道路险阻;不通畅的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涩难(险阻);涩道(无级次的石砌陡斜小路);涩滞(险阻;不通畅)

    (10) 急。如:涩奈(涩耐。心意不安,羞渐,差涩)

    英文翻译

    astringent; harsh; uneven, 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sap1 sap3
    ◎ 潮州话:思奄4(倏)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