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集蜂萃

qún jí fēng cuì [qun ji feng cui]
注音 ㄑㄨㄣˊ ㄐ一ˊ ㄈㄥ ㄘㄨㄟ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麇集蜂萃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薛福成《书沔阳陆帅失陷江宁事》:“贼船自新洲大胜至七里洲,麇集蜂萃,莫纪其数。”

成语用法

麇集蜂萃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聚会。

麇集蜂萃的国语词典

麇集,群集。蜂萃,如蜂之聚集。麇集蜂萃谓成群聚集。

如:「高雄港口终年有各式轮船麇集蜂萃。」

麇集蜂萃的网络释义

麇集蜂萃

  • 【名称】:麇集蜂萃
  • 【拼音】:qún jí fēng cuì
  • 【解释】:麇:通“群”,成群;萃:汇集。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
  • 【出处】:清·薛福成《书沔阳陆帅失陷江宁事》:“贼船自新洲大胜至七里洲,麇集蜂萃,莫纪其数。”
  •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聚会。
  • 汉字详情

    jūn,qún [jun,qun]
    部首: 1102
    笔画: 16
    五笔: YNJ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PHD
    四角: 00294

    详细解释

    jūn

    名词

    (1) 獐子 ,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如:麇惊(麇性怯弱易惊。比喻像麇一样受到惊吓);麇聚(像獐子那样依类群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窜(像獐子那样惊慌逃窜)

    (2) 古地名

    (3) 春秋时麇国之地,在今湖北省郧县西

    楚子代 麇。——《左传》

    (4) 春秋时楚邑,在今湖南省岳阳东南

    楚王使由于城 麇。——《左传》

    (5) 另见 qún

    qún

    动词

    (1) 成群

    求诸侯而麇至。——《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麇,群也。”

    (2) 又如:麇聚(麇集);麇至(成群而来);麇居(群居)

    (3) 另见 jūn

    英文翻译

    general name for the hornless deer; to collect to band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kw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2 kun1 [客英字典] giun1 kwun1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梅县腔]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kun1 [宝安腔]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筠眞B合平聲合口三等眞Bkĭwĕnkyn/kwyn
    [ji]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WY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G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集,会也。——《尔雅》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2) 又如:集隼(栖息的隼鸟);集凤(凤停于树)

    (3) 引申为停留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

    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沙鸥翔集。——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4) 集合;聚集;收集

    人皆集于苑。——《国语·晋语》

    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资治通鉴》

    皆集于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四面集。——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集凑(收集拼凑);集叠(收取,打叠);集贤院(唐文学三馆之一。掌秘书图籍等事);集缀(聚集联缀,编辑)

    (6) 依就

    有命既集。——《诗·大雅·大明》

    (7) 又如:集服(顺从,服从);集附(归心,顺服)

    (8) 至;遭受

    不其集亡。——《国语·晋语》。注:“至也。”

    (9) 又如:集蓼(遭遇苦难);集枯(遭到冷遇)

    (10) 成功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左传·成公二年》

    (11) 又如:集事(成事;成功)

    (12) 召集

    莫不毕集。——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集诸将而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集谢庄少年。——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3) 通“辑”

    (14) 和协,安抚

    问所以安集百姓。——《史记·曹相国世家》

    而吏安集之不称之效也。——《汉书·匡衡传》

    安集洛阳。——《后汉书·杜诗传》

    安集吏民,顺俗而教。——《吴子·图国》

    (15) 安定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史记·秦始皇本纪》

    几可以解释安集。——《汉书·王莽传下》

    存抚天下,安集中国。——《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名词

    (1) 集子,诗文的汇集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曹丕《与吴质书》

    (2) 又如:文集;诗集;地图集;画集

    (3) 集市 。如:集场(集市);集期(集日)

    (4) 集镇,市镇

    那山里关帝庙有两处,集东一个,集西一个。——《老残游记》

    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幺村,叫做 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儒林外史》

    (5) 书、影片的一部分 。如:这些文章分三集出版;这部影片分上、下两集;十集电视连续剧

    (6) 由某些规定的或满足一定条件的事物(称为元素)组成的总体 。如:空集

    (7) 集部,中国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把诗文等作品列为集部

    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新唐书》

    (8) 中国古州名 。北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巴州置。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寄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9) 姓

    英文翻译

    assemble, collect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p8 cip8 [客英字典] sip8 cip8 zip8 [沙头角腔] cip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cip8 [东莞腔] cip8 [客语拼音字汇] xib6 [梅县腔] sip8 [台湾四县腔] sip8 c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秦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zip/dzip
    fēng [feng]
    部首: 603
    笔画: 13
    五笔: JT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LIHEJ
    四角: 5715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夆( fēng)声。本义:蜂,一种昆虫。有蜜蜂、胡蜂、细腰蜂等。特指“蜜蜂”)

    (2) 同本义

    蜂,飞虫螫人者。——《说文》

    蜂虿有毒。——《左传·僖公十二年》

    蜂目而豺声。——《汉书·文元传》

    蜜为液,蜂则阳物也。——《论衡·言毒》

    (3) 又如:蜂虿(蜂与蝎子。泛指小毒虫);蜂臣(指蜂王以外的众蜂);蜂扇蚁聚(蜂翅扇动,蚂蚁聚合。比喻人虽众多起不了大作用)

    (4) 特指蜜蜂 。如:蜂粉(蜜蜂采的花粉)

    形容词

    (1) 比喻众多成群

    楚蜂起之将。——《史记·项羽本纪》

    蜂午并起。——《汉书·刘向传》

    谗言之徒蜂生。——《汉书·中山靖王胜传》

    乡民蚁拥蜂攒,布满山麓。——《广东军务记》

    (2) 又如:蜂出(群拥而出);蜂至(群集而至);蜂溃(像蜂群四处飞散样逃亡);蜂出泉流(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蜂合豕突(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蜂簇(群蜂簇拥)

    (3) 通“锋”。兵器的尖端。引申为锐势,势头

    今君起江东, 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 楚将,为能复立 楚之后也。——《汉书·陈胜项籍传》

    英文翻译

    bee, wasp, hornet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pung1 [台湾四县腔] pung1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pung1 [海陆丰腔] pung1 fung1 [东莞腔] fung1 [梅县腔] fung1 pung1 bung1 [陆丰腔] pung1 [宝安腔] f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bungbʰuŋ
    cuì [cui]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YW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YOJ
    四角: 4440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艸,卒声。本义:草丛生的样子)

    (2) 同本义

    萃,草盛貌。——《集韵》

    (3) 通“悴”

    (4) 又如:萃辱(劳苦和屈辱);萃恶(脸色憔悴)

    (5) 通“崒” 。如:萃萃(崒崒。巍巍高大的样子)

    动词

    (1) 引申为聚集,聚拢

    翡翠胁翼而来萃兮。——司马相如《长门赋》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萃于一堂

    (2) 又如:荟萃(会集);萃止(聚集。止,语尾助词);萃次(汇总并按次序编列);萃萃(聚积的样子);萃丛(聚集的样子)

    名词

    (1) 群,类。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2) 又如:萃类(同类;同僚)

    英文翻译

    dense, thick, close-set; to collect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5 [客英字典] cui5 [海陆丰腔] cui5 [梅县腔] cui5 [宝安腔]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秦醉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dzʰwizyih/dzv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