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

yù bàng [ yu bang]
繁体 鷸蚌
注音 ㄩˋ ㄅㄤˋ

词语释义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

词语解释

  1.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得入 关 ,据 蒲津 而屯 永丰 ,阻 崤 函 而临 伊 洛 ,东看羣贼鷸蚌之势,吾然后为 秦 人之渔父矣。” 清 金安清 《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使我驾驭得宜,操纵有法,则彼且为我用,使为鷸蚌可也,使为冰炭可也。”参见“ 鷸蚌相持,渔人得利 ”。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参见“鷸蚌相持,渔人得利”。

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永丰,阻崤函而临伊洛,东看羣贼鷸蚌之势,吾然后为秦人之渔父矣。”
清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使我驾驭得宜,操纵有法,则彼且为我用,使为鷸蚌可也,使为冰炭可也。”

鹬蚌的网络释义

鹬蚌

  • 鹬蚌是汉语词汇,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 鹬蚌造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敌人内部倾轧,真是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我军很快解放了黑石寨。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夺云咬咬牙,幸好刚才凌云阁和七星庄之间的大战没有爆发,不然今日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好厉害的东夷族。
    第四十二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边倒的淮南之役令突厥必须尽快巩固与强邻的同盟关系,当初隔岸观火看周齐两国鹬蚌相争从中渔利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今年夏天,电器业者鹬蚌相争,降价促销,消费者成了最大的赢家。
    赵阳心中紧张略减,看着由远及近的红光中逐渐出现了一个阴柔俊朗的男子,暗自思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他们是想鹬蚌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从树上一跃而下,天辰横剑而走,缓步接近那淬心草所在。
    乃南归末逾一月,危机又遍国中,位此敌焰犹张,国仇未雪,如复自为鹬蚌,势必利落渔人,民族惨祸,伊于胡底,华侨无党派立场,无利害私见,睹兹异象,弥切记忧。
    鹬蚌相争,两败俱伤。他输得一塌糊涂,而霍希音也没有赢。折火一夏。
    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好在暗处坐收渔翁之利。
    才不至于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
    打定了主意,从暗坑中一跃而出,直接奔向了刚才打斗的地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龙溪心中暗暗窃喜,鹬蚌相争,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汉字详情

    [yu]
    部首: 514
    笔画: 17
    五笔: CBTG
    五行:
    仓颉: NBPYM
    四角: 1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矞( )声。本义:水鸟鹬)

    (2) 同本义

    鹬,翠鸟也。知天将雨。——《说文》

    知天文者冠鹬。——《礼记》

    鹬如鹑,色苍嘴长,在泥涂间鹬鹬声,村民云田鸡所化,亦鹌鹑类也。苏秦所谓鹬蚌相持者,即此。——《本草纲目》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战国策》

    (3) 又如:鹬鹬(水鹬鸟的叫声);鹬冠(鹬毛冠。古代为天文者之冠)

    (4) 鹬科多数种类鸟的通称 。若干狩猎禽(沙锥属Capella)之一,与丘鹬近似,但较小,有十分细长的嘴,用它插入泥中搜寻蠕虫和其他食物,上体通常杂黑褐色;皮黄色和栗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

    英文翻译

    snipe, kingfisher

    方言集汇

    ◎ 粤语:wat6

    宋本广韵

    bàng,bèng [bang,beng]
    部首: 603
    笔画: 10
    五笔: JD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IQJ
    四角: 55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丰声。本义: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

    (2) 同本义

    离为蚌。——《易·说卦》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战国策·燕策》

    巨 蜯函蛛。——《文选·左思·南都赋》

    民食果菰 蜯蛤腥臊恶臭。——《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蚌蛤(蚌与蛤。长者曰蚌,圆者曰蛤);蚌壳(蚌的外壳)

    (4) 美珠

    蚌,美珠。——《类篇·虫部》

    (5) 另见 bèng(蚌埠)

    英文翻译

    oysters, mussels; mother-of-pearl

    方言集汇

    ◎ 粤语:po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ong1 (kong1) pong3 pang5 [宝安腔] pong1 [海陆丰腔] pong1 (kong1) pong3 pang5 [客英字典] pong1 pong3 [梅县腔] pong1 pong3 [东莞腔] pong1 [客语拼音字汇] p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步項上聲開口二等brungx/beonkbʰɔ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