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珠

hè zhū [ he zhu]
繁体 鶴珠
注音 ㄏㄜˋ ㄓㄨ

词语释义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哙参养母至孝,曾有……鹤为戎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疮愈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秉烛视,鹤雌雄双至,各衔明月珠以置参家。"后以"鹤珠"泛指珍宝。

词语解释

  1.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噲参 养母至孝,曾有……鹤为戎人所射,穷而归 参 , 参 收养疗治,疮愈放之。后鹤夜到门外, 参 秉烛视,鹤雌雄双至,各衔明月珠以置 参 家。”后以“鹤珠”泛指珍宝。

    唐 虞世南 《文德皇后哀册文》:“晨兴弗豫,德音弥整。马鬣无封,鹤珠斯屏。”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鹤珠”泛指珍宝。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噲参养母至孝,曾有……鹤为戎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疮愈放之。后鹤夜到门外, 参秉烛视,鹤雌雄双至,各衔明月珠以置参家。”
唐虞世南《文德皇后哀册文》:“晨兴弗豫,德音弥整。马鬣无封,鹤珠斯屏。”

鹤珠的网络释义

鹤珠

  • 江湖传说千年鹤顶红为天下最毒之药,但如果千年鹤机缘奇遇得服灵芝仙草后,鹤顶红凝炼成珠,不但奇毒尽化,而且另具克毒神效。
  • 汉字详情

    [he]
    部首: 514
    笔画: 15
    五笔: PW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GPYM
    四角: 4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隺( )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鹤,似鹄长喙。——《广韵》

    鹤鸣于九皋。——《诗·小雅·鹤鸣》

    腾群鹤于瑶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

    (2) 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形容词

    比喻白色 。如:鹤发(白发,发白如鹤羽);鹤素(白鹤);鹤首(白头);鹤发松姿(白头松姿。形容人虽老犹健)

    英文翻译

    crane; Grus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 潮州话:hoh8

    宋本广韵

    zhū [zhu]
    部首: 436
    笔画: 10
    五笔: GR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GHJD
    四角: 15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英文翻译

    precious stone, gem, jewel, pearl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 客家话:[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海陆丰腔] zhu1 [东莞腔] zu1 [沙头角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陆丰腔] zhu1 [梅县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章俱平聲合口三等cjyo/tjutɕ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