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鶴唳
注音
ㄏㄜˋ ㄌ一ˋ
词语释义
1.鹤鸣。
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鹤鸣。 清 王充 《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 唐 沉佺期 《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亦指鹤鸣声。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
引证解释
⒈ 鹤鸣。
引清王充《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
唐沉佺期《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
亦指鹤鸣声。 老舍《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
⒉ 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参见“鹤唳风声”。
引唐刘禹锡《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宋叶适《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
明李东阳《氐带箭》诗:“秦鞭断江江逆流, 八公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老氐带箭走。”
鹤唳的国语词典
鹤鸣。形容惊恐不安的情况。
鹤唳的网络释义
鹤唳
鹤唳 (汉语词汇)
鹤唳造句
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抗日战争时期,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们让日本鬼子感到风声鹤唳。
战争中逃难的人们随处感到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根本静不下心来休息。
月黑风高,守军在荒野中感受到风声鹤唳的滋味。
所有这些已经使我们对未来供应预测变得风声鹤唳。
罪犯一夜奔逃,一有风吹草动、风声鹤唳,就吓得躲起来。
这一路奔逃下来,风声鹤唳,人人惊惶。
敌军被围困在山顶上,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到风声鹤唳,乱作一团。
犯了罪的人对每一个声音都感到风声鹤唳。
半夜风声鹤唳,敌人被吓得四处逃散,结果是虚惊一场。
八路军在夜里到处袭扰日本鬼子,让敌人随时都感到风声鹤唳。
遇到事情得冷静,大家风声鹤唳吓成这样有啥用?
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急着逃窜的歹徒一夜风声鹤唳,追捕的警察吓破了胆,生怕不小心被抓住。
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敌人随时感到风声鹤唳,早就吓破了胆。
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虽然敌人感到风声鹤唳,但仍然困兽犹斗,尚有一些战斗力。
敌人如惊弓之鸟,白天夜里都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步也不敢离天炮楼。
夜里的袭扰战让鬼子随处感到风声鹤唳,吓破了胆,饱受着煎熬。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隺(
)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鹤,似鹄长喙。——《广韵》
鹤鸣于九皋。——《诗·小雅·鹤鸣》
腾群鹤于瑶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
(2) 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形容词
比喻白色 。如:鹤发(白发,发白如鹤羽);鹤素(白鹤);鹤首(白头);鹤发松姿(白头松姿。形容人虽老犹健)
英文翻译
crane; Grus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 潮州话:hoh8
◎ 潮州话:ho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