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鸡

hé jī [ he ji]
繁体 鶡雞
注音 ㄏㄜˊ ㄐ一

词语释义

雉属。较雉为大,黄黑色,头有毛角如冠,性猛好斗,至死不却。

词语解释

  1. 雉属。较雉为大,黄黑色,头有毛角如冠,性猛好斗,至死不却。

    三国 魏 曹操 《鹖鸡赋》序:“鶡鸡猛气,其鬭终无负,期於必死。”《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皆不克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句驪王宫 ﹞奉表称臣,贡貂皮千枚,鶡鸡皮十具。” 清 方式济 《龙沙纪略·贡赋》:“鶡鸡,雉属,出 艾浑 深山中及 札赖特地 ,雌者毛色若灰,雄者浓靛,讹呼黑鸡,岁捕生者入贡。”

引证解释

⒈ 雉属。较雉为大,黄黑色,头有毛角如冠,性猛好斗,至死不却。

三国魏曹操《鹖鸡赋》序:“鶡鸡猛气,其鬭终无负,期於必死。”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皆不克还” 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句驪王宫﹞奉表称臣,贡貂皮千枚,鶡鸡皮十具。”
清方式济《龙沙纪略·贡赋》:“鶡鸡,雉属,出艾浑深山中及札赖特地,雌者毛色若灰,雄者浓靛,讹呼黑鸡,岁捕生者入贡。”

鹖鸡的网络释义

鹖鸡

  • 鹖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é jī 。
  •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如下解释:鹖:古书上说的一种善斗的鸟。
  • 鹖鸡:褐马鸡。
  • 汉字详情

    [he]
    部首: 514
    笔画: 14
    五笔: JQWG
    仓颉: AVPYM
    四角: 67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曷声。本义:鹖鸡,今名褐马鸡)

    (2) 同本义

    鹖,鹖鸟也。似雉,出上党。——《说文》

    (3) 注:“似鸡,五色,冬无毛,赤裸,昼夜鸣”。按,黄黑色,勇于斗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表武士以鹖尾,竖左右为鹖冠。

    鹖旦不鸣。——《礼记·月令》

    (4) 一种中国特产的稀有珍禽(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属雉科,体羽大部分褐黑色,眼周裸出呈红色,颏和上喉色白,耳羽亦白,并向后延长形成角状,腰羽和尾上覆羽以及尾羽的基部为银白色,仅见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河北省北部及西北部山地。如:鹖尾(鹖鸡的尾羽);鹖旦(鸟名。即寒号虫。又名鹖鸟)

    (5) 鹖的尾羽 。如:鹖苏(鹖尾作的流苏);鹖载(带鹖冠);鹖鸡冠(即鹖冠。用鹖的尾羽装饰的冠)

    英文翻译

    crossbill, species of nightingale

    方言集汇

    ◎ 粤语:hot3

    宋本广韵

    [ji]
    部首: 514
    笔画: 7
    五笔: CQY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PYM
    四角: 7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 (Gallus gallus )

    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说文》

    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汉书·五行志》

    食菽与雞。——《礼记·月令》

    雞曰翰音。——《礼记·曲礼》

    巽为雞。——《易·说卦传》

    工商执雞。——《周礼·大宗伯》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鸡栖于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鸡男(雄鸡);鸡坊(养鸡场);鸡肤(鸡皮。比喻皮肤粗糙而多皱纹);鸡鹜(鸡和鸭)

    英文翻译

    chicken

    方言集汇

    ◎ 粤语:gai1
    ◎ 潮州话:go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