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què tà zhī [ que ta zhi]
繁体 鵲踏枝
注音 ㄑㄩㄝˋ ㄊㄚˋ ㄓ

词语释义

词牌名。即《蝶恋花》。见《词谱》卷十三。

曲牌名。北曲仙吕宫、南曲商调均有同名曲牌,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北曲常用于套曲中《那咤令》曲牌之后。南曲又名《满园春》,用作过曲。

词语解释

  1. 词牌名。即《蝶恋花》。见《词谱》卷十三。

  2. 曲牌名。北曲仙吕宫、南曲商调均有同名曲牌,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北曲常用于套曲中《那吒令》曲牌之后。南曲又名《满园春》,用作过曲。

引证解释

⒈ 词牌名。即《蝶恋花》。见《词谱》卷十三。

⒉ 曲牌名。北曲仙吕宫、南曲商调均有同名曲牌,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北曲常用于套曲中《那吒令》曲牌之后。南曲又名《满园春》,用作过曲。

汉字详情

què [que]
部首: 514
笔画: 13
五笔: AJQ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TAPYM
四角: 4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昔声。字本从隹,隶变作鸟。见《说文》“舃”字注。本义:喜鹊)

(2) 同本义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鹊始巢。——《礼记·月令·季冬》

明月别枝惊鹊。——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3) 鸦科的鹊属和若干其他属的许多鸟之一,它与松鸦亲缘关系密切,但有一长而分等级的尾,体羽通常为黑色和白色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召南》

(4) 又如:红嘴蓝鹊;鹊音(好消息);鹊报(喜鹊报喜。旧俗以闻鹊声为喜兆);鹊噪(鹊声喧闹。旧俗认为是一种喜兆);鹊喜(鹊噪报喜。旧俗以鹊噪为喜兆)

(5) 姓

英文翻译

magpie; Pica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coek3

宋本广韵

tà,tā [ta,ta]
部首: 717
笔画: 15
五笔: KHI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MEA
四角: 62169

详细解释

动词

(1) 落下 。如:蹋顿(跌倒);蹋衍(指斜平的下坡路)

(2) 下垂 。如:蹋翼(耷拉着翅膀。颓丧无所作为的样子)

(3)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足,沓( )声。本义:足着地;踩 )

(2) 同本义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坚平。——《齐民要术·种葵》

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晋书·王述传》

(3)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灭;踏踏(马蹄声,也作蹋蹋);踏破菜园(吃素的人,破了荤戒);踏蹑(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4) 边走边唱;打拍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唐· 王建《水夫谣》

(5) 又如:踏场(按照乐调节拍舞蹈);踏臂(连臂而歌,踏地打节拍);踏蹄(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

(6) 查,勘察 。又如:踏逐(寻求,觅取);踏验(实地勘察);踏灯(元宵节上灯市看灯);踏缉(察访搜捕);踏察(勘察,探测)

(7) 迈步 。如:踏罡步斗(道家作法时以特定方位的步子移动);踏踵(漫步);踏屣(犹行步);踏实(行步稳健;落实)

(8) 吞咽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唐· 李贺《感讽五首》

(9) 跟随 。如:踏肩(一个紧接一个);踏故习常(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10) 游赏 。如:踏花(踏青,游春);踏赏(踏青赏景)

(11) 踢 。如:踏蹴(踢);踏鞠(古代的一种踢球运动)

(12) 蹬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名词

(1) 脚凳,搁脚的矮几 。如:踏床(置于床前搁脚的小凳,用来防潮寒之气侵入脚底);踏床板(踏床);踏垫(门口除鞋尘的垫子);踏凳(踏脚凳)

(2) 鞋

朔音悲嘒管,瑶踏动芳尘。——温庭筠《观舞妓》

(3) 另见

英文翻译

step on, trample, tread on, walk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p8 [梅县腔] tap8 [海陆丰腔] tap8 [台湾四县腔] tap8 [宝安腔] tap8 [陆丰腔] tap8 [东莞腔] tap8 [客英字典] tap8 [客语拼音字汇] dad6 tab6
◎ 潮州话:d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合入聲開口一等tʰɒpthop
zhī [zhi]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FC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JE
四角: 449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2) 同本义

枝,木别生条也。——《说文》

草荄之枝。——《素问·移精变气论》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不蔓不枝。——宋· 周敦颐《爱莲说》

明月别枝惊鹊。——宋· 辛弃疾《西江月》

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3) 又如:枝任(树叶多的树枝);枝末(树枝的梢头);枝主(枝条和主干);枝杪(树木枝条的梢头);枝柯(枝条);枝干(树枝和树干)

(4) 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

《诗》云:“本枝百世。”——《左传·庄公六年》

(5) 又如:枝庶(嫡长子以外的支系);枝嗣(旁支的子孙);枝萼(枝上的花萼。喻宗族旁支)

(6) 通“肢”。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

四枝坚固。——《管子·内业》

若生四枝。——《荀子·儒效》

人之有形体四枝。——《吕氏春秋·圜道》

量词

(1) 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2) 又如:一枝苹果花

(3) 小的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如:一枝月桂;一枝欧芹

(4) 用于指杆状的东西,与“支”通。现常用“支”。如:一枝步枪;一枝笔;一枝蜡烛

英文翻译

branches, limbs; branch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zi1
◎ 客家话:[东莞腔] zi1 [陆丰腔] zhi1 gi1 [梅县腔] gi1 tje1 [宝安腔] zi1 | k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zi1 [沙头角腔] zi1 [台湾四县腔] gi1 zih1 [客英字典] zhi1 [海陆丰腔] gi1 zh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