鸲鹆

qú yù [ qu yu]
繁体 鴝鵒
注音 ㄑㄨˊ ㄩˋ

词语释义

(名)鸟名,即八哥。

词语解释

  1. 亦作“鸜鵒”。鸟名。俗称八哥。

    《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鵒来巢。” 杨伯峻 注:“鸜同鴝,音劬。鸜鵒即今之八哥, 中国 各地多有之。”《淮南子·原道训》:“鴝鵒不过 济 ,貈渡 汶 而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秦吉了,出 藤州 。身紺,嘴丹,而眼旁有眉,如臙脂抹,弯环垂下,秀媚可爱,深类鴝鵒。”《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小鸟儿,又非鸚哥,又非鴝鵒,却会説话。”

  2. 鸲鹆舞的简称。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鷓鴣,颠狂舞鴝鵒。” 清 吴伟业 《鸳湖曲》:“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鵒。”

  3. 指鸲鹆眼。

    明 徐渭 《林先生迂教泷水》诗:“石中鸜鵒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清 曹寅 《和芷园消夏十首·涤砚》:“何由一致中泠水,鸜鵒长教泼眼青。”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鸜鵒”。

⒉ 鸟名。俗称八哥。

《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鵒来巢。”
杨伯峻注:“鸜同鴝,音劬。鸜鵒即今之八哥, 中国各地多有之。”
《淮南子·原道训》:“鴝鵒不过济,貈渡汶而死。”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秦吉了,出藤州。身紺,嘴丹,而眼旁有眉,如臙脂抹,弯环垂下,秀媚可爱,深类鴝鵒。”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小鸟儿,又非鸚哥,又非鴝鵒,却会説话。”

⒊ 鸲鹆舞的简称。

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鷓鴣,颠狂舞鴝鵒。”
清吴伟业《鸳湖曲》:“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鵒。”

⒋ 指鸲鹆眼。

明徐渭《林先生迂教泷水》诗:“石中鸜鵒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清曹寅《和芷园消夏十首·涤砚》:“何由一致中泠水,鸜鵒长教泼眼青。”

鸲鹆的国语词典

八哥的别名。参见「八哥」条。

鸲鹆的网络释义

鸲鹆

  • 鸲鹆:八哥的别称
  • 鸲鹆:《聊斋志异》篇目
  • 鸲鹆:中药
  • 汉字详情

    [qu]
    部首: 514
    笔画: 10
    五笔: QKQG
    五行:
    仓颉: PRPYM
    四角: 2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鸲属鸟 ,身体小,尾巴长,嘴短而尖,羽毛美丽。如:鸲鹆(又叫“八哥儿”,全身黑色,头及背部微呈绿色光泽,能模仿人说话);鸲眼(鸲鹆眼)

    英文翻译

    mynah; Erithacus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4

    宋本广韵

    [yu]
    部首: 514
    笔画: 12
    五笔: WWKG
    五行:
    仓颉: CRPYM
    四角: 8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鸟名。鸲鹆。又叫“八哥儿”

    啼鹆无知惊好梦,舞鸡有意报残钟。——《梼杌闲评。——明珠缘》

    (2) 又如:鹆歌(八哥儿的欢叫声);鹆眼(八哥儿眼);鹆研(有八哥儿眼的砚台)

    英文翻译

    myna; manah; Acridotheres tristis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