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吓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庄子·秋水》:“ 惠子 相 梁 …… 庄子 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鴟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 梁国 而吓我邪?’”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今公卿以其富贵笑儒者,为之常行,得无若 太山 鴟吓鵷鶵乎?”后世即以“鴟吓”比喻恐人夺取己物而发出的怒声。
唐 马吉甫 《蜗牛赋》:“本忘情於蚌守,亦何惮於鴟吓。” 清 赵执信 《古意》诗:“鴟吓斥鷃笑,寄言两俱讹。”
引证解释
⒈ 后世即以“鴟吓”比喻恐人夺取己物而发出的怒声。
引《庄子·秋水》:“惠子相梁 ……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鴟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汉桓宽《盐铁论·毁学》:“今公卿以其富贵笑儒者,为之常行,得无若太山鴟吓鵷鶵乎?”
唐马吉甫《蜗牛赋》:“本忘情於蚌守,亦何惮於鴟吓。”
清赵执信《古意》诗:“鴟吓斥鷃笑,寄言两俱讹。”
鸱吓的国语词典
鸱得腐鼠,因畏惧鹓鶵这种高贵的鸟来争食,而发出怒吓声。后用以比喻庸人俗辈以卑贱之物为贵,且害怕他人争夺。参见「鸱得腐鼠」条。
鸱吓的网络释义
鸱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氐(
)声。本义:一种凶猛的鸟,鹞子。又名鹞鹰、老鹰、鸢鹰)(2) 同本义 。如:鸱峙(指凶恶的人,据地相残,像鸱鸟一样);鸱枭(鸱和枭。比喻凶残的恶人)
(3) 猫头鹰一类的鸟。又名鴞角鸱、怪鸱、鸺鸱。如: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喻指邪恶之人)
(4) 用皮革制作的酒囊。“鸱夷”的略称 。如:鸱夷(皮制的口袋,亦用以盛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hè
动词
(1) (形声。从口,赫声。本义:恐吓,恫吓) 同本义
先生造此等言语,意欲吓编吾马。——《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吓骗(恐吓诈骗);吓诈(恐吓讹诈)
(1) 用以表示不满 。如:吓,你不应当偷听这种谈话;吓,怎么能干这种事呢
(2) 用来表示惊奇或赞叹 。如:吓,今天的气温竟降到零下20摄氏度了;吓,这种打算多么好
(3) 另见
xià
动词
(1) 使害怕
吓,以口拒人谓之吓。——《集韵》
(2) 又如:杀鸡吓猴;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吓呼(吓唬);吓魂台(迷信指阴司中折磨鬼魂之处。借指令人失魂落魄的地方)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k7 [宝安腔] ha3
◎ 潮州话:hêh4 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