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挥动鞭梢使发声。
唐 李白 《行行且游猎篇》:“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王琦 注引《广韵》:“鞘,鞭鞘也。” 宋 王禹偁 《寿宁节祝圣寿》诗之二:“数声飞电响鸣鞘,香褭金炉映赭袍。” 明 汤式 《端正好·元日朝贺》套曲:“九龙车霞光闪闪明芝盖,五凤楼日色瞳瞳映赭袍,隐隐鸣鞘。”
引证解释
⒈ 谓挥动鞭梢使发声。
引唐李白《行行且游猎篇》:“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王琦注引《广韵》:“鞘,鞭鞘也。”
宋王禹偁《寿宁节祝圣寿》诗之二:“数声飞电响鸣鞘,香褭金炉映赭袍。”
明汤式《端正好·元日朝贺》套曲:“九龙车霞光闪闪明芝盖,五凤楼日色瞳瞳映赭袍,隐隐鸣鞘。”
鸣鞘的国语词典
挥鞭作声。
鸣鞘的网络释义
鸣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qiào
名词
(1) (形声。从革,肖声。革,去毛并经过加工的兽皮。本义:刀剑套)
(2) 同本义 。如:刀鞘;刺刀鞘;剑鞘;鞘里藏刀(刀剑套中藏着刀,比喻暗怀杀心);鞘室(刀剑套,又称鞘子)
(3) 古时贮银以便转运的空心木筒 。如:鞘马子(装银钱的木筒);饷鞘(贮银木筒);鞘段(分段转运的饷鞘)
(4) 另见
shāo
名词
(1) 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长鞘马鞭击左股。——房玄龄《晋书》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au5 sau1 [客英字典]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qiau4 xiau4 [梅县腔] siau5 [东莞腔] ciau5 [宝安腔] siau1 sau5 [陆丰腔] siau1 [台湾四县腔] seu5 siau5 sau1
◎ 潮州话:s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梢 | 所交 | 生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srau/shau | ʃ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