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钟列鼎

míng zhōng liè dǐng [ ming zhong lie ding]
繁体 鳴鐘列鼎
注音 ㄇ一ㄥˊ ㄓㄨㄥ ㄌ一ㄝˋ ㄉ一ㄥ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成语用法

鸣钟列鼎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引证解释

⒈ 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鐘列鼎”或“鸣鐘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汉张衡《西京赋》:“击鐘鼎食,连骑相过。”
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丰屋华榱,顾蓬蒿而徙眷;鸣鐘列鼎,想藜藿而移交。”
唐张鷟《游仙窟》:“在汉则七叶貂蝉,居韩则五重卿相。鸣鐘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鸣钟列鼎的国语词典

鸣钟为号,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丰屋华榱,顾蓬蒿而徒眷。鸣钟列鼎,想藜藿而移交。」也作「击钟鼎食」。

鸣钟列鼎的网络释义

鸣钟列鼎

  • 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514
    笔画: 8
    五笔: KQ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PYM
    四角: 6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英文翻译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宋本广韵

    zhōng [zhong]
    部首: 506
    笔画: 9
    五笔: QK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PL
    四角: 857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2) 同本义

    钟,乐钟也。——《说文》。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

    钟,铃也。——《广雅·释器》

    垂之和钟。——《礼记·明堂位》

    钟音之器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大钟鼎。——《淮南子·本经》

    细钧有乐,钟兑音也。——《国语·周语》

    声如洪钟。——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

    钟磬置水中。

    (4) 又

    独以此钟名。

    (5) 又

    如钟鼓不绝。

    (6) 又如:钟磬(两种古代乐器);钟鼎之家(宴享时列鼎、击钟奏乐的古代贵族家庭);钟石(指乐器中的钟和磬);钟板(钟和云板);钟乳(古钟面隆起的饰物。在钟带间,形似乳,故叫钟乳);钟室(悬钟之室);钟师(古官名。掌击钟奏乐);钟鼓(钟和鼓,两种乐器名。指演奏音乐);钟吕(乐钟);钟鼎(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钟鼓之色(欢欣喜乐的面色);钟铭(钟上的铭文)

    (7) 专指佛寺悬挂的钟 。用以作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

    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张继《枫桥夜泊》

    (8) 又如:钟定(寺庙在一日既终以后,钟声止息不再敲打);钟鱼(形同鲸鱼的撞钟大木);钟梵(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

    (9) 泛指一般报时的钟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唐· 李商隐《无题》

    (10) 又如:时钟;石英钟;警钟;挂钟;摆钟;钟漏(古代报时的漏刻和钟声)

    (11) 指时间、钟点 。如:早晨七点钟

    名词

    (1) (形声。从金,重声。本义: 古时盛酒的器皿。现也称“盅”)

    (2) 同本义

    锺,酒器也。——《说文》

    受同异同。——《书·顾命》。按,皆以同为(锺)之。段氏谓古贮酒大器,自锺而注入尊。

    尧舜千钟, 孔子百觚。——《孔从子·儒服》

    有玻璃钟。——《晋书·崔洪传》

    小龙接过壶来,将酒斟在他盏中,酒比钟高出三五分来,更不漫出。——《西游记》

    (3) 大酒杯

    琉璃钟,琥珀浓。——李贺《将进酒》

    二间夹锺。——《礼记·明堂位》

    二间夹锺。——《国语·周语》

    (4) 又如:

    (5) 姓。如:钟牙(钟子期、俞伯牙的并称);钟子(指钟子期)

    量词

    (1) 酒杯、茶杯,与“盅”通

    尧舜千钟。——《孔丛子·儒服》

    胡饮后,到酒一举三钟。——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2) 古容量单位 ,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釜十则钟。——《左传·昭公三年》

    (3) 又如:钟石(容量单位。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钟庾(钟和庾。两种容量单位);钟斛(钟和斛。两种古容量单位)

    动词

    (1) 集聚

    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

    (2) 又如:钟萃(汇集);钟聚(汇集,集聚);钟泄(蓄洪和放水);钟美(集美);钟秀(聚集灵秀之气)

    (3) 介词。适逢,当

    方今钟百王之季,当阳九之会。——刘越石《劝进表》

    (4) 又如:钟祸(惹祸,遭祸);钟值(遭逢)

    (5) 寄托

    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磐石篇》

    (6) 又如:钟心(钟情,感情专注);钟念(钟爱)

    英文翻译

    clock; bell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宋本广韵

    liè [lie]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GQ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NLN
    四角: 1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本义:割,分)

    (2) “裂”的古字。分割;分解

    列,分解也。——《说文》

    古者列地建国。——《荀子》

    大袂列。——《管子·五辅》。注:“决之也。”

    两骖列两服入厩。——《荀子·哀公》。?

    (3) 又如:列断(裂断);列地(列土。分地封侯);列缺(高空中闪电所现出的空隙闪电);列土分茅(古代帝王用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

    (4) 排列

    列敌度宜谓之义。——《太玄·玄摛》。注:“序也。”

    森然布列。——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峰错列。——《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江岸列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列树(成列的树木);列石(排列成行的石块);列待(排列待立);列炬(排列火炬);列秧(按品级排列)

    (6) 收列;列入 。如:代表姓名列后;列入议程

    (7) 陈列;摆开

    小者坐列贩卖。——晁错《论贵粟疏》

    (8) 又如:列缋(陈列绘画);列兵(陈兵,驻扎军队);列罗(陈列);列卒(陈兵布阵);列陈(摆开阵势。陈,通“阵”)

    (9) 安排;给予

    如谥,臣子所谏列也,诔生时所行,为之谥。——王充《论衡》

    (10) 布置

    太尉列卒取(捉拿)十七人。——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1) 对立

    故下与官列法,上与君分威。——《管子》

    (12) 又如:列眉(两眉对列)

    (13) 罗列 。如:列胪(犹罗列);列罗(罗列;陈列)

    (14) 开列

    列贾五百金。——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5) 又如:列为甲等

    (16) 假借为“迾”。遮遏,阻止

    山泽列而不赋。——《礼记·玉藻》

    名词

    (1) 排列有序的行列(竖排称“行”,横排称“列”)

    火三列。——《礼记·丧大记》。疏:“行也。”

    其土堰前列、伏水火而死者,不可胜数也。——《墨子·兼爱下》

    是以差轮爪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墨子·天志下》

    故仁人用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荀子·议兵》

    陈力就列。——《论语·季氏》

    比诸侯之列。——《战国策·燕策》

    既济,而未成列。——《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今井阱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史记·淮阴侯列传》

    (2) 又如:第三列;列从(行列相从);列树(成行的树木);列列(行列分明)

    (3) 职务;职位

    入而未定列。——《左传·僖公十五年》

    轻重以列。——《左传·昭公十三年》。注:“位也。”

    翟无列于王室。——《国语·周语》。注:“位次也。”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史记·屈原列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 廉颇争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列籍(名列;位列)

    (5) 店肆

    小者坐列贩卖。——《汉书·食货志上》

    (6) 序次

    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礼记·礼运》

    (7) 又如:列坐(列席,在座的人);列次(次第,排列顺序)

    (8) 假借为“烈”。功业

    贪夫徇财兮,列士殉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姓

    形容词

    (1) 众,各

    富于列国之君。——《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列民(犹众民);列邦(各国);列臣(诸大臣);列列(众多);列都(各城邑)

    (3) 高大 。如:列岳(高大的山岳)

    (4) 一般的 。如:列观(一般的宫殿)

    (5) 假借为“洌”。水清醇,洁净

    天地干燥,水纠列之时也。——《管子·度地》

    量词

    用于成行列的东西 。如:一列火车

    副词

    (1) 依次

    华月照方池,列坐金殿侧。——汉· 刘桢《感遇》

    (2) 又如:列拜(依次叩拜);列席(列坐。依次而坐);列序(依次排列)

    英文翻译

    a line; to arrange in order, classify

    方言集汇

    ◎ 粤语:laat6 li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et8 [台湾四县腔] liet8 [梅县腔] liet8 [海陆丰腔] liet8 [客语拼音字汇] lad6 liad6 [陆丰腔] liat8 [沙头角腔] liet8 [宝安腔] let8 [东莞腔] l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輸平聲合口三等ţĭutryo/tiu
    dǐng [ding]
    部首: 1201
    笔画: 12
    五笔: HND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VML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容词

    (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英文翻译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方言集汇

    ◎ 粤语:d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n3 den3 [客英字典] din3 [梅县腔] din3 [宝安腔] din3 [客语拼音字汇] din3 [陆丰腔] din3 [东莞腔] din3 [台湾四县腔] din3 d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一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挺青開上聲開口四等tengx/tenkt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