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磬

míng qìng [ ming qing]
繁体 鳴磬
注音 ㄇ一ㄥˊ ㄑ一ㄥˋ

词语释义

1.击磬发声。

词语解释

  1. 击磬发声。

    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唐 薛能 《赠禅师》诗:“鸣磬微尘落,移缾溼地圆。”

引证解释

⒈ 击磬发声。

唐王维《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唐薛能《赠禅师》诗:“鸣磬微尘落,移缾溼地圆。”

鸣磬的网络释义

鸣磬

  • 鸣磬,汉语词语,读音míng qìng,指击磬发声。
  •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514
    笔画: 8
    五笔: KQ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PYM
    四角: 6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英文翻译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宋本广韵

    qìng [qing]
    部首: 517
    笔画: 16
    五笔: FNMD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EMR
    四角: 47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 同本义

    磬,乐石也。——《说文》

    小华之山多磬石。——《山海经·西山经》

    泗滨浮磬。——《书·禹贡》

    笙磬同音。——《诗·小雅·鼓钟》

    依我磬声。——《诗·商颂·那》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淮南子·泛论》

    钟磬置于水中。——宋· 苏轼《石钟山记》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西门豹治邺》

    (3) 又如:磬人(负责治磬的官员);磬工(负责制磬的官员);磬色(玉磬的光彩);磬师(古乐官名);磬管(两种古乐器名)

    (4) 适宜制磬的美石 。如:磬石(适宜制磬的美石);磬错(磨磬用的石头)

    动词

    (1) 弯腰。表示谦恭

    簪笔磬折。——《史记·滑稽列传》

    (2) 又如:磬折(弯腰;卑躬屈膝);磬沼(形容曲折的池)

    (3) 假借为“骋”。纵马奔驰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形容词

    通“罄”。空,尽

    金积折廉,璧袭无理,磬龟无腹,蓍策日施 。——《淮南子·览冥》

    英文翻译

    musical instrument; musical stone

    方言集汇

    ◎ 粤语:hi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n5 kin3 cin3 [宝安腔] kin5 [台湾四县腔] kin5 kin3 cin3 [东莞腔] kin1 [客语拼音字汇] kin4 qin3 [客英字典] kin5 [梅县腔] k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六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定青開去聲開口四等khengh/qenqkʰ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