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嘶

míng sī [ ming si]
繁体 鳴嘶
注音 ㄇ一ㄥˊ ㄙ

词语释义

鸣叫;嘶叫。

词语解释

  1. 鸣叫;嘶叫。

    宋 吴淑 《蝉赋》:“乘凉风以翾翥,应白露而鸣嘶。” 宋 范成大 《初入峡山效孟东野》诗:“ 峡 马类黄狗,不能长鸣嘶。”

引证解释

⒈ 鸣叫;嘶叫。

宋吴淑《蝉赋》:“乘凉风以翾翥,应白露而鸣嘶。”
宋范成大《初入峡山效孟东野》诗:“峡马类黄狗,不能长鸣嘶。”

鸣嘶的网络释义

鸣嘶

  • 鸣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鸣叫;嘶叫。
  • 鸣嘶造句

    窗外人头涌动,驴马鸣嘶热闹非凡。
    骷髅头领发出刺耳的鸣嘶,举起手中的大刀,刀刃之上煞气游动,不用说是技能效果。
    吴老狼冷哼一声,气势一变,那巨大的钢刀开始震动不安起来,发出一声声嗡鸣嘶响,似有一头野兽要从中冲出来。
    我伸出手在伊人红瑾大腿撕了一下,隔着粗糙的毛料仍能感觉到美腿的光滑,在战马鸣嘶中这一抚摸让我感到温暖。
    书院的草坪上偶有马鸣嘶叫,考生们拿着号牌依次进入考场,然后与场间的军马随机配对,大唐尚武,绝大部分的考生都不出意料选择骑马而不是驾车。
    瞬时间,马鸣嘶嘶声,兵器出鞘声,人马惊慌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场面一片混乱!“不要慌,都给我稳住,稳住!”。
    大家别慌!镇静点!这么多高手还怕它一只虎?别大惊小怪!看仔细了再说!要是有虎,那边的马儿早就鸣嘶惊慌了!
    此番回谷,一踏入了最后的山林,五匹良骏便鸣嘶不前,似被何物所惊。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514
    笔画: 8
    五笔: KQ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PYM
    四角: 6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英文翻译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宋本广韵

    [si]
    部首: 319
    笔画: 15
    五笔: KADR
    五行:
    仓颉: RTC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口,斯声。本义:声音沙哑)

    (2) 同本义

    莽为人,…露眼赤睛,大声而嘶。——《汉书·王莽传》

    (3) 又如:嘶嚷(吵闹);嘶嗄(沙哑);嘶喝(声音沙哑无力);嘶竭(沙哑得发不出声);嘶丑(沙哑粗浊);嘶涩(沙哑干涩);声嘶力竭

    (4) 虫鸟声凄切幽咽的

    独在中庭倚闲树,乱蝉嘶噪欲黄昏。——唐· 元稹《哭子》

    (5) 又如:嘶嗌(凄切幽咽);嘶啭(凄凉宛转)

    动词

    (1) 牲畜鸣叫。亦特指马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的鸣叫声

    嘶,马鸣也。——《玉篇》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嘶风(马迎风嘶叫);嘶号(马引声长鸣);嘶战(嘶叫战栗);嘶声(马鸣声);嘶噪(鸣声喧杂);人喊马嘶

    (3) 发声凄楚哽噎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唐· 李颀《听董大弹胡茄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4) 又如:嘶酸(发声凄楚)

    (5) 歌吟

    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 唐· 孟郊《教坊歌儿》

    细而尖的连续声 。如:嘶唧;嘶啦;嘶啦啦;嘶嘶

    确有细微的嘶声在树丛中传来

    英文翻译

    neighing of a horse; gravel voiced, husky throated; (Cant.) to hicc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si1
    ◎ 客家话:[宝安腔] su1 [海陆丰腔] se1 sai1 sii1 [台湾四县腔] se1 sai1 sii1 [梅县腔] se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客英字典] sii1 [陆丰腔] se1
    ◎ 潮州话:se1 [潮阳]su1, s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e/seis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