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嘤

míng yīng [ ming ying]
繁体 鳴嚶
注音 ㄇ一ㄥˊ 一ㄥ

词语释义

鸟叫。

词语解释

  1. 鸟叫。语本《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其鸣嚶嚶。”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鸣嚶已悦豫,幽居犹鬱陶。”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惟昔集嘉咏,吐芳类鸣嚶。” 明 刘基 《乙卯岁首早朝奉天殿柬翰林大本堂诸友》诗:“枝上鸣嚶报早春,御沟波澹碧龙鳞。”

引证解释

⒈ 鸟叫。

语本《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其鸣嚶嚶。”
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鸣嚶已悦豫,幽居犹鬱陶。”
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惟昔集嘉咏,吐芳类鸣嚶。”
明刘基《乙卯岁首早朝奉天殿柬翰林大本堂诸友》诗:“枝上鸣嚶报早春,御沟波澹碧龙鳞。”

鸣嘤的网络释义

鸣嘤

  • “鸣嘤”一词,典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其鸣嘤嘤。意为鸟叫。
  •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514
    笔画: 8
    五笔: KQ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PYM
    四角: 6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英文翻译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宋本广韵

    yīng [ying]
    部首: 319
    笔画: 14
    五笔: KMMV
    五行:
    仓颉: RBOV
    四角: 67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婴声。双音词“嘤嘤”。本义:鸟鸣声)

    (2) 同本义

    嘤,鸟鸣也。——《说文》

    鸟鸣嘤嘤。——《诗·小雅·伐木》

    山鹊兮嘤嘤。——《楚辞·悼乱》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嘤呦(鸟鸣);嘤鸟(鸣声相和之鸟);嘤声(鸟和鸣声)

    (4) 哽塞;哽咽。多含有抽泣、哭鼻子之意

    贪水者,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汉· 张仲景《伤寒论》

    (5) 又如:嘤噯(啼泣);嘤唔(细弱哀怨之声)

    英文翻译

    seek friends; also used in onomatopoetic expressions

    方言集汇

    ◎ 粤语:ang1 ji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