鳻盾

bān dùn [ ban dun]
注音 ㄅㄢ ㄉㄨㄣˋ

词语释义

1.亦作"鳻盾"。亦作"分循"。 2.春鳸的别称﹐一种候鸟。

词语解释

  1. 见“ 鳻鶞 ”。

引证解释

⒈ 见“鳻鶞”。

汉字详情

bān,fén [ban,fen]
部首: 1104
笔画: 15
五笔: WVWO
仓颉: CHHAF
四角: 87227

英文翻译

the wild pigeon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1 [客英字典]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 [梅县腔]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分平聲合口三等bʰĭuənbyon/biun
dùn [dun]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RFH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JBU
四角: 722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体)。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掌五兵五盾。——《周礼·司兵》。注:“干橹之属。司戈盾、及舍设藩盾。”

(3) 又如:盾威(指军心士气);盾矛(矛盾);盾橹(古代防护兵器);盾鼻(盾牌的把手);盾墨(盾鼻上磨墨)

(4) 盾形的物品 。如:银盾;金盾

英文翻译

shield; dutch guilder; Indonesia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5 teon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un3 tun5 [客英字典] tun3 [陆丰腔] dun3 [梅县腔] tun3 [海陆丰腔] tun3 tun6 [东莞腔] dun3 [宝安腔] tun3 [客语拼音字汇] t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七準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食尹上聲合口三等zsjynx/djviindʑʰĭu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