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翮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代称鱼和鸟。指鲲鹏。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鳞翮摶运,波涛不虞。子之丧也,良可悲夫。”
引证解释
⒈ 代称鱼和鸟。指鲲鹏。
引唐杨炯《从弟去盈墓志铭》:“鳞翮摶运,波涛不虞。子之丧也,良可悲夫。”
鳞翮的网络释义
鳞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鱼,粦(
)声。本义:鱼甲)(2) 同本义
鳞,鱼甲也。——《说文》
鳞罗布烈。——扬雄《羽猎赋》
鳞浪层层。——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鳞爪飞扬。——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朱鳞大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鳞爪(喻残存、零碎或无足轻重之物);鳞沦(水纹相次连接的样子);鳞接(密接如鱼鳞);鳞萃(荟萃如鱼鳞)
(4) 鳞片状物
鳞,甲也。——《广雅》
其动物宜鳞物。——《周礼·大司徒》
(5) 动物学名词。为被覆在动物体表的硬质小形薄片,是一种多样性的构造。如:鳞鼠(野鼠的一种。身有鳞甲,故名)
(6) 植物学名词。如:鳞叶
(7) 鱼的代称
鳞集仰流。——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鳞集,相次也。”
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锦鳞游泳。——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鳞族(鱼类);鳞羽(泛指鱼类和鸟类);鳞物(指鱼类);鳞鸿杳绝(杳无音信);鳞集仰流(鱼群迎向上游。比喻四方之民慕德来归)
(9) 有鳞动物的总称
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介鳞夏食冬蛰。——《易·主命》
(10) 又如:鳞介(泛指有鳞片介甲的水生动物);鳞虫(有鳞的动物)
(11)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罗因5 罗安5 ,ling5 lang5(lîng lâng) [揭阳]lêng5 lang5(lêng lâ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羽,鬲(
)声。本义:羽毛中间的硬管)(2) 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
翮,羽茎也。——《说文》
羽本谓之翮。——《尔雅·释器》。郭注:“翮,鸟羽根也。”
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周礼·地官·羽人》
(3) 羽毛
取大鸟翮为两翼。——《汉书·王莽传下》
南海则有羽翮齿革。——《荀子·王制》
(4) 泛指鸟的翅膀 。如:施翮(展翅);振翮高飞
(5) 鸟类
肯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胡寅《水调歌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k7 [宝安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ak7 [客英字典] gak7 [梅县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覈 | 下革 | 匣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ghrek/haek | ɣæ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