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甲

lín jiǎ [ lin jia]
繁体 鱗甲
注音 ㄌ一ㄣˊ ㄐ一ㄚ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鳞甲 línjiǎ

(1) 动物用以蔽护躯体的甲壳。泛指一切有鳞和甲的水生动物

scale and shell of reptiles and arthropods

词语解释

  1. 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 沔水 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鯪鲤,射之不可入。”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 常熟 有白龙一,黑龙二,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 沙汀 《闯关》三:“当他才从故乡来到 河北 的时候,他把鱼的鳞甲叫毛。”

  2. 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

    汉 蔡邕 《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沉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

  3. 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

    宋 范成大 《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

  4. 喻松树皮。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永安县》:“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

  5. 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诸葛亮 与长史 蒋琬 、侍中 董允 书曰:‘ 孝起 前临至 吴 ,为吾説 正方 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復有 苏 张 之事出於不意,可使 孝起 知之。’”《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诸葛亮 表都护 李严 。 严 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 严 谚曰:‘难可狎, 李 鳞甲。’”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涂子山 ﹞好为诗古文辞,有名於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

引证解释

⒈ 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鯪鲤,射之不可入。”
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常熟有白龙一,黑龙二,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
沙汀《闯关》三:“当他才从故乡来到河北的时候,他把鱼的鳞甲叫毛。”

⒉ 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

汉蔡邕《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沉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

⒊ 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

宋范成大《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

⒋ 喻松树皮。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永安县》:“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

⒌ 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 、侍中董允书曰:‘ 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説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復有苏张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
《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晋虞溥《江表传》:“诸葛亮表都护李严。严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 李鳞甲。’”
清王晫《今世说·言语》:“﹝涂子山﹞好为诗古文辞,有名於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

鳞甲的国语词典

保护龟、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

鳞甲的网络释义

鳞甲

  • 鳞甲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铠甲,在古代各文明国度的军队中,都有鳞甲的出现。世界各地的民族不约而同地发明鳞甲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片金属易于加工,且不同地区其防护性能各不相同;就连多穿亚麻制护甲的埃及、亚述等国的士兵,亦不排斥鳞甲。不过,西欧中东古典时代早期的鳞甲远不能与中世纪的同类相比:如波斯士兵穿着的鳞甲,只是简单地把金属片缝在衣服上--这样的甲胄,在实战中的防护力可想而知。
  • 鳞甲造句

    别看他笑嘻嘻的,你可小心他腹中鳞甲。
    她先用一片片鱼鳞,硬生生在小姑娘的脸上贴出一排排恐怖的鳞甲来,其逼真之处,便是那千伶百俐的文嫂儿,在昏暗之中也看走了眼,认假成真。
    青龙咆哮了一声,顿时愤怒起来,笆斗大的青色鳞甲片片张开,如锋利的刀一样不断地切割绳索,看来青龙似乎准备用蛮力破除此阵法。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鳞甲造句诸葛亮。
    杨风看着甄豪爽的鳞甲已经卸除,脸色骤然间浮现极为嘲讽的神态,不屑的大笑着。
    石鱼上鳞甲紧密,文字甚多,可是一通百通,乐之扬译出左眼乐谱,沙漏才过一半,译出右眼乐谱,沙子尚未流尽。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撇开它的重量,鳞甲其实非常易于穿戴;它们的束带和皮扣牢使它们可以调整得牢固贴服,不减低灵活性和灵敏性。
    麒麟兽头角峥嵘,庞大如小山般的身体,鳞甲森森,仰头一咆哮,灿灿的神辉缭绕,两只硕大如黑铁般的前爪就狠狠的踏在地面上。
    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一道蓝光闪动,离赤鳞蛮兽二十丈开外出现一头浑身蓝色鳞甲、狮面、鹿角、龙须的巨兽,约有一丈来长,七尺来高,隐隐有雷光绕体,正往赤鳞蛮兽行去。
    黑鳞甲士兵围着一个小圈,在圈中,一个身着白袍,长得还算英俊,头上插着一根数寸长银簪,身后背着一口无鞘长剑,给人一种万分神秘的感觉。
    洞中有石龙盘曲,鳞甲天然,龙身红腻,光彩照人。
    又选了十多套上等孤品鱼鳞甲和柳叶铠,正要离开,看见蹇硕用的也是枪,索性找了两杆枪送给他一杆,一杆通身银白的银鳞龙胆枪和一杆暴雨梨花枪。
    翠峰叠峦隐云间,万里冰封雪漫天;西北狂沙遮人眼,箪食瓢饮綈衣单;铁骑履冰群雄起,剩水残山犹自坚;斑竹鳞甲蜀中险,飘然白衣万古前。
    龙尾异常的恐怖,上面密密麻麻遍布着犹如钨铁般坚硬的鳞片,鳞甲森森,散发着金属般的寒光,宛如钢水浇筑而成,横扫向蒙念的头颅。
    他们身穿亚洲风格鳞甲,战马亦身披重铠,几乎可完全无视草原弓骑兵的密集攒射。
    赤鳞猿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身上的鳞甲又是掉落不少,鲜血喷涌而出。
    编扎成甲的方式导致铠甲的形状固定,不会像普通鳞甲般受力后褶皱变形,在这点上与板甲更相似,比鳞甲更利于防护钝器冲击,同时具有鳞甲的轻便性。
    虽然水蟒体形巨大惊人,却也没有针对着轻纱女子,从旁边一游而过,身上黑甲鳞鳞,就算普通的一个鳞甲,也比一张麻将桌还要大上一分。

    汉字详情

    lín [lin]
    部首: 810
    笔画: 20
    五笔: QGO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MFDQ
    四角: 2915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鱼,粦( lìn)声。本义:鱼甲)

    (2) 同本义

    鳞,鱼甲也。——《说文》

    鳞罗布烈。——扬雄《羽猎赋》

    鳞浪层层。——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鳞爪飞扬。——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朱鳞大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鳞爪(喻残存、零碎或无足轻重之物);鳞沦(水纹相次连接的样子);鳞接(密接如鱼鳞);鳞萃(荟萃如鱼鳞)

    (4) 鳞片状物

    鳞,甲也。——《广雅》

    其动物宜鳞物。——《周礼·大司徒》

    (5) 动物学名词。为被覆在动物体表的硬质小形薄片,是一种多样性的构造。如:鳞鼠(野鼠的一种。身有鳞甲,故名)

    (6) 植物学名词。如:鳞叶

    (7) 鱼的代称

    鳞集仰流。——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鳞集,相次也。”

    呷浪之鳞。——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锦鳞游泳。——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鳞族(鱼类);鳞羽(泛指鱼类和鸟类);鳞物(指鱼类);鳞鸿杳绝(杳无音信);鳞集仰流(鱼群迎向上游。比喻四方之民慕德来归)

    (9) 有鳞动物的总称

    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介鳞夏食冬蛰。——《易·主命》

    (10) 又如:鳞介(泛指有鳞片介甲的水生动物);鳞虫(有鳞的动物)

    (11) 姓

    英文翻译

    fish scale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 潮州话:罗因5 罗安5 ,ling5 lang5(lîng lâng) [揭阳]lêng5 lang5(lêng lâng)

    宋本广韵

    jiǎ [jia]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LHN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L
    四角: 6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狎入聲開口二等krap/keap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