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鳜鱼。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长流》:“野鱼生长力强,鲑鱼、鳡鱼、翘嘴白,都是以捕食放养水库的家鱼为生。” 徐朝夫 《孤鹜》:“我把鱼当青菜吃,挑好的吃,鲑鱼、鳊鱼、大鲫鱼、鲭鱼、大青虾、团脐大蟹。”
引证解释
⒈ 鳜鱼。
引碧野《青山常在水长流》:“野鱼生长力强,鲑鱼、鳡鱼、翘嘴白,都是以捕食放养水库的家鱼为生。”
徐朝夫《孤鹜》:“我把鱼当青菜吃,挑好的吃,鲑鱼、鳊鱼、大鲫鱼、鲭鱼、大青虾、团脐大蟹。”
鲑鱼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体长纺锤形,略似鳟鱼,长约三尺,头部翠色,背部蓝灰色散布黑点,腹部银白色。具洄游性,产于北方水域。成熟时自海洋返回淡水河川生殖,幼鱼孵化后,再进入海洋。在海洋中时,体呈银白色或银灰色,返回淡水河口后,体色变红。太平洋鲑属产卵后随即死亡,大西洋鲑则部分可重回海洋。产量以美、加、日、俄最多,是重要的食用鱼。
鲑鱼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uī
名词
鱼名。鲑鱼 。属于鲑科(Salmonidae)的若干种鱼的共同名称。它们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近海水域,繁殖期上溯到内陆江河产卵
huá
名词
(1)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翼发光的飞鱼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 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 余如之泽。其中多鲑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山海经》
(2) 一种鲤科鱼 。体延长,侧扁,银灰色,侧线上方有一纵行黑斑,脊鳍、尾鳍和体侧均有小黑斑,吻尖突。生活在淡水中,分布于东亚——亦称“花鲑”
xié
名词
(1) 鱼类菜肴的总称
谁谓庾郎贫,食鲑尝有二十七种。——《南史》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ui1 guai1 go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动词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