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贯而出

yú guàn ér chū [ yu guan er chu]
繁体 魚貫而出
注音 ㄩˊ ㄍㄨㄢˋ ㄦˊ ㄔㄨ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贯:连贯。像游鱼那样一个跟着一个地出去。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成语用法

鱼贯而出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鱼贯而出的国语词典

如游鱼首尾相接连,一个挨著一个陆续而出。

鱼贯而出的网络释义

鱼贯而出

  • 鱼贯而出,读作:yú guàn ér chū, 注音:ㄧㄩˊ ㄍㄨㄢˋ ㄦˊ ㄔㄨ。汉语成语,出自:隋书.卷三.炀帝纪上:「癸卯,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解释为:如游鱼首尾相接连,一个挨著一个陆续而出。
  • 鱼贯而出造句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每一次到图书馆,我都会爱不释手地捧着自己心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
    羽墨一众人来到饭厅刚落座,侍女们就端着美味佳肴鱼贯而出。
    看着十几个手下鱼贯而出,郭少嘉这才推开了地下室内客厅一侧的一道房门。
    几个人说完就从倭瓜家里鱼贯而出。
    癸卯,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
    这三剑前后相接,鱼贯而出,后面的剑风推着前面的剑风眨眼形成一道火龙。
    一辆没有牌照的金杯面包车飞驰电掣开到了小楼门口,从小楼里鱼贯而出六七个持枪的汉子进了面包车。
    梁庆之刚要发出第二刀,却突然发现,屋里的小西等人鱼贯而出,纷纷登上战马和马车。
    两队约二百名玄符宗外门弟子,持剑在手,从大殿中鱼贯而出,迅速散步到广场各处。
    一会,六个人鱼贯而出,王耀瞥了林小凡一眼,口中轻轻一哼,轻视之意顿显。
    一声长啸,剑光四射,长虹鱼贯而出,一道黑色的身影破空而出。
    现在的巫邪之门竟然是有了三千层的门户,包罗万象,巫邪,萎靡,死殇,腐烂,种种的种种全部鱼贯而出,巫邪之光照耀大地,瞬间便是抵挡住了妖天尊的攻势。
    电梯门一开,易乐几人鱼贯而出。
    敲一敲按钮,物美价廉的商品鱼贯而出,千里之外的工厂了如指掌,我们做到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
    当刚刚毕业的你再次站在小学大门前的时候,当你看这鱼贯而出的小学生们欢快的笑脸的时候,当你在泪水快要落下时拉着朋友的手慌忙跑开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曾经载满你六年中所有记忆的学校,再也找不到了。
    数百名士兵在装甲车的配合下从一艘海军船只鱼贯而出,接着迅速控制了拉瓜伊拉港。
    表演开始,训练有素的大象们,一头衔着另一头的尾巴,鱼贯而出,按照规定的步伐,整齐有序地来到场子正中,训象师口哨一吹,大象们一齐向观众点头,鞠躬,跪拜,行大礼。这些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刀枪林中,三色剑气鱼贯而出,孔周三剑奔雷走电,刺入猿群,往来穿梭之下,便有百余颗斗大的猴头落地。
    十几个黑衣人鱼贯而出,埋伏在了出口!蜀天宫,万剑峰之中。
    不大一会儿,十三寨据点里面的伪军,在那个砍死日军少尉的班长的带领下,把枪举过头顶,排着队从据点里面鱼贯而出。

    汉字详情

    [yu]
    部首: 810
    笔画: 8
    五笔: QG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WM
    四角: 271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动词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英文翻译

    fish;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95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宋本广韵

    guàn [guan]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XFM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JBO
    四角: 77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毌( guà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毌”是贯穿之贯,象穿物之形。本义:穿钱的绳子)

    (2) 同本义

    贯,钱贝之贯也。——《说文》

    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挍。——《汉书》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唐· 白居易《伤宅》

    反尔如贯。——《诗·小雅·何人斯》

    (3) 又如:贯朽(串钱的绳子朽断,形容积钱多而经久不用)

    (4) 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

    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水浒》

    (5) 又如:贯百(贯伯。一贯钱,一些钱。百:一百文钱);钱串一贯(一千文钱);万贯家私

    (6) 事情,事例

    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论语·先进》

    (7) 又如:贯利(事功和利益)

    (8) 条理;系统

    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

    (9) 又如:贯类(从同类事物的比较中贯通其理);贯鱼(穿成一串的鱼。比喻有次序)

    (10) 罪恶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书·秦誓》

    (11) 又如:贯恶(一贯的罪恶);贯盈(罪恶满盈);贯天(滔天。形容罪恶、灾祸极大)

    (12) 祖籍;籍贯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聖代无征战。—— 唐·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13) 又如:贯系(籍贯世系);贯址(籍贯和地址)

    (14) 序次;按顺序排列

    今猥以轻鄙,超伦踰等,上乱聖朝贯鱼之序,下违群士准平立论。——《晋书·蔡谟传》

    (15) 又如:贯序(序次;按顺序排列);贯叙(贯序;按次序铨叙录用);贯次(前后有序);贯列(排列);贯比(排列比较)

    (16) 通“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如:贯发(束发;总发)

    (17) 古国名 。故址在曹州济阴县南五六十里

    (18) 姓。汉有 贯高

    动词

    (1) 用绳子穿连成串

    贯,累也。——《广雅》

    贯,穿也。以绳穿物曰贯。——《苍颉》

    贯魚以宫人宠。——《易·剥卦》

    贯金石。——《列子·周穆王》

    射则贯兮。——《诗·齐风·猗嗟》

    不贯不释。——《仪礼·乡射礼》

    (2) 又如:贯结(用绳子穿起来结牢。形容牢记在心);贯绳(串钱绳);贯繦(串钱绳);贯玉(成串的珠玉。形容文章或容颜体态之美);贯系(贯穿连结)

    (3) 穿过;贯通,精通

    贯,穿也。——《广雅·释言》

    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始而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成公二年》

    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

    贯穿经传,驰聘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己勤矣。——《汉书·司马迁传·赞》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贯串(贯通;通达);贯越(贯通穿越);贯穴(贯通);贯心(贯穿心脏);贯头(古代某些民族在布匹中央挖一圆洞套入头颈,作为衣服);贯珠(穿戴珠宝);贯耳(指穿耳戴环以妆饰)

    (5) 累;连续

    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礼记·礼器》

    若夫贯日而治洋,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荀子·王霸》

    (6) 又如:贯鱼承宠(来来往往的宫中女官依次受到宠爱);贯属(连贯;连属);贯辰(贯日;连日);贯日(积日;累日)

    (7) 射中;穿透 。如:贯虱(射中虱子);贯颐(穿通面颊);贯割(身体被箭射中和被割伤);贯洞(穿孔;穿透);贯侯(中靶);贯的(射中靶心)

    (8) 经历;经过 。如:贯秋(经历秋天);贯纬(经历)

    (9) 侍奉,服事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10) 又如:贯女(侍女);华贯(华美的服事)

    (11) 灌注;注入 。如:贯输(灌注,聚集;灌输)

    (12) 满 。如:贯满(充满;灌满);贯蔽(充满;布满);贯溢(盈满外溢);贯洽(遍满充塞)

    (13) 登记入籍 。如:贯籍(在户籍簿上登记入册)

    (14) 学习;复习

    昼而讲贯,夕雨刃复。——《国语·鲁语下》

    (15) 又如:讲贯(讲习)

    (16) 通“惯”

    (17) 熟习;熟练

    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刃,不足以成也。——《吕氏春秋·不二》

    (18) 又如:贯知(习知;熟知);贯酣(通晓熟习);贯习(熟练;熟悉);贯熟(熟习;熟悉)

    (19) 习惯

    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孟子·滕文公下》

    (20) 又如:贯战(惯战;善战);贯渎(惯于亵渎鬼神)

    (21) 通“弯”( wān)。弯弓,张满弓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贯弓而报怨。——《史记·陈涉世家》

    英文翻译

    a string of 1000 coins; to go th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gun3

    宋本广韵

    ér [er]
    部首: 604
    笔画: 6
    五笔: DM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BLL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而,颊毛也。——《说文》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词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词

    (1) 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re5 (zûr)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之平聲開口三等nji/rionʑĭə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