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鱼鲞。
明 朱朴 《大麦谣》:“君不见城中官长不忧畊不忧织,日日公堂命筵席,肉羹鱼脯嗔变色,怒把里翁鞭四十。” 徐朝夫 《出租人》:“在我家里,不说鱼脯海参,一天半斤肥肉是笃定有的。”
引证解释
⒈ 鱼鲞。
引明朱朴《大麦谣》:“君不见城中官长不忧畊不忧织,日日公堂命筵席,肉羹鱼脯嗔变色,怒把里翁鞭四十。”
徐朝夫《出租人》:“在我家里,不说鱼脯海参,一天半斤肥肉是笃定有的。”
鱼脯的网络释义
鱼脯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动词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fǔ
名词
(1) (形声。从肉,甫声。本义:干肉)
(2) 同本义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加姜桂锻治者谓之,不加姜桂以盐干之者谓之脯。——《周礼·天官》注
(3) 又如:肉脯;牛脯;脯饩(干肉和生肉);脯糗(干肉和干粮);脯腊(干肉);脯枣(干肉和枣类果品)
(4) 干燥脱水的瓜果 。如:桃脯;杏脯
(5) 熟肉 。如:脯羹(肉汁);脯酒(酒肉);脯肉(肉食);脯酱(肉酱)
动词
(1) 制干肉
辜谏者,脯诸侯,俎方伯,剖人心,破人胫。——《抱朴子》
(2) 又如:脯醢(古代把人做成肉干或剁成肉酱的酷刑)
形容词
(1) 枯干的 。如:脯田(专指严冬天寒地冻,土地缺乏养料时所耕之田)
(2) 另见
pú
名词
(1) 胸脯 。如:脯子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u3 pu3 [东莞腔] pu2 pu3 [海陆丰腔] bu3 pu3 [客英字典] pu3 [梅县腔] pu3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3 | pu2 [客语拼音字汇] pu2 pu3 [梅县腔] p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甫 | 方矩 | 幫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pĭu | pyox/pi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