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鱺
繁体
鳗鲡
词语释义
鳗鱼。又名白鳝、白鳗。鱼纲鳗鱼科。身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鳞细小,埋在皮肤下面。头尖,口大而宽阔,背鳍、臀鳍和尾鳍连在一起,无腹鳍。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产卵。捕食小动物。肉味鲜美。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鳗鱼。又名白鳝、白鳗。鱼纲鳗鱼科。身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鳞细小,埋在皮肤下面。头尖,口大而宽阔,背鳍、臀鳍和尾鳍连在一起,无腹鳍。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产卵。捕食小动物。肉味鲜美。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鱼品》:“又有黄鱓、鰻鱺,皆以鱼名,其形质实一虵,别为一族,与虾鱉同。”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鳝》:“鱔之族有曰鰻鱺,背有肉鬣连尾,无鳞。”
鰻鱺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体为细长圆柱状,滑溜难抓。参见「鳗鱼」条。
鰻鱺的网络释义
鳗鲡 (鱼类)
鰻鱺的翻译
英语:
eel,Japanesefreshwatereel(Anguillajaponica)
德语:
Aal,Flussaal(Eig,Geo)
法语:
anguille,anguillejaponaised'eauvive(Anguillajaponica)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eel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n2 [梅县腔] man2 [沙头角腔] man1 [台湾四县腔] ma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2 [宝安腔] man2 [陆丰腔] man3 [客英字典] ma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n2 [梅县腔] man2 [沙头角腔] man1 [台湾四县腔] ma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2 [宝安腔] man2 [陆丰腔] man3 [客英字典] m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瞞 | 母官 | 明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muɑn | m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