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

chī mèi [ chi mei]
注音 ㄔ ㄇㄟ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好魅惑人,为山林异气所生。 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词语解释

  1. 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

    《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颜师古 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捎魑魅,斮獝狂。” 薛综 注:“魑魅,山泽之神。”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生狞面目骄横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2. 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 庐隐 《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

  3. 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宋 苏轼 《到常州谢表》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於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於桑榆。”参见“ 螭魅 ”。

引证解释

⒈ 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

《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颜师古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捎魑魅,斮獝狂。”
薛综注:“魑魅,山泽之神。”
唐卢纶《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生狞面目骄横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⒉ 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明徐复祚《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
庐隐《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

⒊ 参见“螭魅”。参见“螭魅”。

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宋苏轼《到常州谢表》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於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於桑榆。”

魑魅的国语词典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好魅惑人,为山林异气所生。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也作「螭魅」。

魑魅的网络释义

魑魅 (汉语词语)

  • 魑魅,拼音chī mèi,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神,也指山林中害人的鬼怪。魑魅魍魉(本为山怪水神,引申为各式各样的坏人)。
  • 《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 魑魅的翻译

    英语: spirits and devils (usually harmful)​, demon
    法语: esprits et démons (généralement nuisibles)​, démon

    魑魅造句

    那些魑魅魍魉,在光天化日之下终于出现了原形。
    魑魅魍魉排队来,浴血杀出鹰狼塞。
    魑魅魍魉祸国殃民,身为华夏好儿郎,誓要将这些祸害压得永世不得翻身,还我华夏朗朗乾坤。
    他嫉恶如仇,叫那些魑魅魍魉无所遁形,最终引颈受戮。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据说,兽师一脉修炼至极致,魑魅魍魉随其而行,青鸾玄鸟侍立左右,夔牛雷兽为其呐喊生威,鲲鹏金乌为其代步,甚至天界四灵与洪荒四凶,也得俯首帖耳,为其所用。
    魔笔一支,扫荡各路魑魅魍魉,独特灵力,清空世间牛鬼蛇神。
    文中描述了临近厕所的“底号”、狭窄不堪的“小号”、临时搭建的简陋“席号”,“凡此三号,魑魅所守,余在举场,十遇八九,黑发为白,韶颜变丑”。
    各色人偶有男女老少、王侯将相,有奇形怪状、魑魅魍魉,犹如群魔乱舞。
    哪里来的魑魅魍魉在此兴波作浪。
    手握斩魄黑玄尺,斩尽魑魅魍魉。
    也许这个案子应该跟霍队说一句,现在那些魑魅魍魉真的出来了。
    永丰仓魑魅横行,歹人巧计连环,尔虞我诈,竞逐利刀刃之上,游走于剑影之间,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其后乎……
    天地不仁,只是这普普通通的愿望亦求之不得,如此便唯有杀,杀尽一切挡在身前披着人皮的魑魅魍魉。
    于是道宗、佛门、基督教都想置他于死地而后快,而邪门歪道的魑魅魍魉却都想在他还没彻底觉醒吃了他,从而得到三大邪神那惊天动地的神能。
    神目如电,洞彻幽冥地狱,宝剑生光,诛尽魑魅魍魉!
    速度之快,令魑魅魍魉还未能眨眼,便被袭转其中。
    许多被鞭笞的灵魂在雨地里哀求大赦,魑魅呼喊着魍魉回答着魑魅。
    魑魅魍魉,山川之祟;神荼郁垒,守御之神。
    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汉字详情

    chī [chi]
    部首: 903
    笔画: 19
    五笔: RQCC
    五行:
    仓颉: HIYUB
    四角: 205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离声。本义:精怪名)

    (2) 传说中的山神

    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孙绰《游天台山赋》

    (3) 又如:魑魅(古代传说中山神和精怪,能作祟祸人。泛指坏人);魑魅魍魉(本为山怪水神,引申为各式各样的坏人)

    (4) 泛指鬼怪 。如:魑祟(鬼怪)

    英文翻译

    a mountain demon resembling a tig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1 l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mi2 [台湾四县腔] li2 [宝安腔] ci1 li2 [客语拼音字汇] ci1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丑知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ţʰĭethrie/thye
    mèi [mei]
    部首: 903
    笔画: 14
    五笔: RQ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IJD
    四角: 255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未声。本义:迷信传说中的精怪) 同本义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鲍照《芜城赋》

    (2) 又如:魑魅(传说中指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鬼魅(鬼怪);魅虚(老怪鬼魅名)

    英文翻译

    kind of forest demon, elf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mu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i5 [宝安腔] mui3 [梅县腔] mi5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台湾四县腔] mi5 [客英字典] m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明祕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mimiih/m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