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惊胆颤

hún jīng dǎn chàn [ hun jing dan chan]
繁体 魂驚膽顫
注音 ㄏㄨㄣˊ ㄐ一ㄥ ㄉㄢˇ ㄔㄢ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惊恐万分。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3回:“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成语用法

魂惊胆颤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惊恐万分。

《禅真逸史》第三三回:“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魂惊胆颤的网络释义

魂惊胆颤

  • 形容惊恐万分。
  • 出自于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三回:“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 汉字详情

    hún [hun]
    部首: 903
    笔画: 13
    五笔: FCRC
    五行:
    仓颉: MIHUI
    四角: 167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 同本义

    魂,阳气也。——《说文》

    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左传·昭公七年》

    聊乐我魂。——《韩诗·出其东门》

    魂者,精气也。——《论衡·纪妖》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系辞》

    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灵枢经》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魂悸以魄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魂识(心灵;魂灵);魂气(灵魂);魂骸(死者的灵魂和躯体);魂质(灵魂和实体)

    (4) 精神,神志 。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5) 国家、民族崇高的精神 。如:民族魂;国魂

    英文翻译

    soul, spirit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2 [陆丰腔] fun3 [海陆丰腔] fun2 [东莞腔] jun2 [梅县腔] fun2 [客语拼音字汇] fun2 [台湾四县腔] fun2 [客英字典] fun2 [宝安腔] f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昆平聲合口一等ghuon/huonɣuən
    jīng [jing]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YIY
    五行:
    仓颉: PYRF
    四角: 900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

    英文翻译

    frighten, surprise, startl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宋本广韵

    dǎn [dan]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JGG
    五行:
    仓颉: BAM
    四角: 76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2)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膽,连肝之府也。——《说文》。俗字作“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

    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

    (3) 又如:胆结石(胆石症);胆裂(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胆裂魂飞(恐惧惊怖到极点);胆液(胆汁)

    (4) 胆子,胆量,勇气

    勇胆猛戾。——《荀子·脩身》。注:“有胆气也。”

    虎骑闻之应胆慑。——岑参《老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 又如:胆落(丧胆落魄);胆大如斗(比喻人的胆量极大)

    (6) 装在器物内层,可容纳水、空气等的东西 。如:瓶胆,球胆

    英文翻译

    gall bladder; bravery, cou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干平聲開口一等dandʰɑn
    chàn,zhàn [chan,zhan]
    部首: 616
    笔画: 19
    五笔: YLKM
    五行:
    仓颉: YMMBO
    四角: 01182

    详细解释

    chàn

    动词

    (1) 颤抖,发抖

    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中举》

    (2) 又如:发颤;颤悠(形容颤抖摇晃);颤悠悠(颤抖摇晃的样子)

    (3) 物体振动 。如:颤脱(抖落)

    (4) 通“惮”。惧怕,惊恐

    越国之士,可谓颤矣。——《墨子·兼爱下》

    (5) 又如:颤恐(惊恐);颤钦钦(因惊恐而颤抖)

    (6) 另见 zhàn

    zhàn

    动词

    (1) (形声。从页( xié),亶( dǎn)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头摇动不定) 发抖;颤动

    暴戾顽贪,无下颤恐而患之。——《吕氏春秋》

    (2) 又如:打颤(发抖);寒颤(寒战);冷颤(冷战);颤栗(发抖;哆嗦);颤欣欣(战兢兢)

    (3) 另见 chàn

    英文翻译

    shiver, tremble; tremb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