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依姜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典出《后汉书·姜肱传》:“ 肱 与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李贤 注引 谢承 《后汉书》:“ 肱 感《愷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后以“魂依姜被”称颂死者生前兄弟友好之情。
清 张廷璐 《哭梁贡》诗:“魂依 姜 被霜华冷,肠断 苏 机血泪枯。”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魂依姜被”称颂死者生前兄弟友好之情。
引典出《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肱感《愷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
清张廷璐《哭梁贡》诗:“魂依姜被霜华冷,肠断苏机血泪枯。”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 同本义
魂,阳气也。——《说文》
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左传·昭公七年》
聊乐我魂。——《韩诗·出其东门》
魂者,精气也。——《论衡·纪妖》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系辞》
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灵枢经》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魂悸以魄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魂识(心灵;魂灵);魂气(灵魂);魂骸(死者的灵魂和躯体);魂质(灵魂和实体)
(4) 精神,神志 。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5) 国家、民族崇高的精神 。如:民族魂;国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n2 [陆丰腔] fun3 [海陆丰腔] fun2 [东莞腔] jun2 [梅县腔] fun2 [客语拼音字汇] fun2 [台湾四县腔] fun2 [客英字典] fun2 [宝安腔] f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䰟 | 戸昆 | 匣 | 魂 | 平聲 | 元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ghuon/huon | ɣuə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衣声。甲骨文字形。人在衣中。本义:靠着)
(2) 同本义
依,倚也。——《说文》
依,恃也。——《广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依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极贫无所依。——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依山之榭(靠山建造的房屋);依栖(依傍栖息);依山傍水;依着电线杆;偎依(亲密地靠着);依倚(倚靠;依傍);依门卖笑(以色媚人)
(4) 倚仗,仗恃,仰赖
无依势作威,无依法以削。——《书·君陈》
(5) 又如:依仰(依赖仰仗);依阻(凭借;仗恃);依负(倚恃;依附);依乘(凭借);依毗(倚仗)
(6) 依靠;托身
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孙子·行军》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梅尧臣《汝ń贫女诗》
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红楼梦》
(7) 又如:生死相依;无依无靠;唇齿相依;依傍门墙(依靠师父);依仰(依靠;依赖);依贴(依恋体贴);依栖(依靠他人并寄居);依怙(依靠;依赖);依重(依靠;倚重);依荷(依靠);依接(依靠连接);依诉(依靠诉说);依缘(依靠,凭借)
(8) 同意;允许
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元曲选·关汉卿·窦娥冤剧三》
(9) 又如:依心像意(称心如意);依得(依允,依从);依心(称心);依信(信从;依赖);依许(准许)
(10) 服从;听从 。如:依头顺脑(完全顺从;俯首贴耳);依遵(服从);依随(依顺;听从);依阿(曲从附顺);依阿取容(依附随以取悦于人);依头顺尾(对上下各方都听从)
(11) 原谅,宽恕 。如:你要是把这些资料弄丢了,我可不依你
(12) 遵照,根据
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后汉书·窦融传》
(13) 又如:依科设仪(按照规定的格式举行仪式)
(14) 爱
思媚其妇,有依其士。——《诗·周颂》
(15) 又如:依人(与人亲近而不离群);依迟(依依不舍的样子)
(16) 依照,按照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钦依都司。——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7) 通“隐”(
)。藏匿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书·无逸》。王引之云:“依,隐也,古音微与殷通,故依、隐同声。”
知小人之依。
形容词
(1) 茂盛的样子
依彼平林,有集维嫶。——《诗·小雅》。传:“茂木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3 j1 [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1 [宝安腔] ji3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东莞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3 ri1 [台湾四县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依 | 於希 | 影 | 微開 | 平聲 | 微 | 開口三等 | 止 | 微 | ʔĭəi | qioi/io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羊声。本义:水名。姜水)
(2) 同本义
岐水经 姜氏城为 姜水。——《水经注·渭水》注
黄帝以 姬水成, 炎帝以 姜水成。——《国语》
(3) 姓
姜,神农居 姜水,以为姓。——《说文》
(4) 又如:姜太公钓鱼(姜子牙世称姜太公,即吕尚。曾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齐侯。传说姜子牙在渭水边钓鱼的时候,钓绳端的直钓不设饵。歇后用法,愿者上钩,指事情出于自愿)
(5) ∶通“咧”。强 。如:姜姜(逞强争斗的样子。)姜:通“咧”
名词
(1) 生姜
楠梓姜桂。——《史记·货殖列传》
(2) 一种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Zingiber officinate ),作一年生栽培。须根不发达,根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灰白或黄色,有辛辣味,可作蔬菜、调料,亦入药
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ong1 [宝安腔] g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ong1 [台湾四县腔] giong1 [客英字典] giong1 [海陆丰腔] giong1 [陆丰腔] giong1
◎ 潮州话:〈姓〉giang1(kiang) , gien1/gion1(kie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薑 | 居良 | 見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kiang | kĭa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皮声。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
(2) 同本义
被,寝衣,长一身有半。——《说文》
翡翠珠被。——《楚辞·招魂》
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史记·货殖列传·序》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棉被;夹被;毛巾被;被窝(覆以棉被,容人安睡的地方);被卧(睡眠用的被子)
(4) 表面
动词
(1) 被覆;遮盖
被袗衣。——《孟子·尽心下》
被练三千。——《左传·襄公三年》。疏:“被是被覆衣着之名。”
皋兰被径兮。——《楚辞·招魂》
乃祖吾离被苫盖。——《左传·襄公十四年》
凝霜被野草。——三国魏· 阮籍《咏怀》
如被冰雪。——《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被体(涂满全体);被覆(覆盖,掩蔽;亦专指覆盖在地面的草木等自然物)
(3) 蒙受,遭受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
禹、 汤被之矣。—— 汉· 贾谊《论积贮疏》
(4) 又如:被水(遭水灾);被命(奉命;受命)
(5) 及;到达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书·禹贡》
(6) 又如:被及(延及,广及)
(7) 加;施加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四海之外)。——《书·尧典》
介词
(1) 表示被动:叫;让
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幸借天降大雨,房屋未被火烧。——《广州军务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芦花被微风吹起;歌本儿被人借走了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1 pi3 [陆丰腔] pi1 [沙头角腔] bi1 bi5 pi1 [客语拼音字汇] pi1 pi4 [台湾四县腔] pi1 pi3 [客英字典] pi1 pi3 [宝安腔] pi1 [梅县腔] pi1 pi5 [东莞腔] p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被 | 皮彼 | 並 | 支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支B | bʰĭe | biex/by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