鬯浃
繁体
鬯浹
注音
ㄔㄤˋ ㄐ一ㄚ
词语释义
畅达。鬯,通"畅"。
词语解释
畅达。鬯,通“ 畅 ”。
唐 杨嗣复 《<权载之文集>序》:“使和声顺气,发自廊庙而鬯浹于幽遐。”
引证解释
⒈ 畅达。鬯,通“畅”。
引唐杨嗣复《<权载之文集>序》:“使和声顺气,发自廊庙而鬯浹于幽遐。”
鬯浃的网络释义
鬯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器皿中盛酒形,中有小点,表示酒糟。本义:古代祭祀、宴饮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
(2) 同本义
共介鬯。——《周礼·鬯人》
凡挚子鬯。——《礼记·曲礼》
(3) 也代指宗庙祭祀
荐鬯之夕。——《汉书·宣帝纪》
(4) 又如:鬯圭(古代礼器,玉制,酌鬯酒);鬯酒(用于祭祀的香酒)
(5) 通“韔”。弓袋
抑鬯弓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形容词
(1) 通“畅”。旺盛
草木鬯茂。——《汉书·郊祀志》
(2) 又如:鬯逐(生物生长舒肆旺盛)
英文翻译
sacrificial wine; unhind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ng3 zong3 [台湾四县腔] cong3 zong3 [宝安腔] cong3 [客英字典] chong3 [梅县腔] chong3
◎ 潮州话:胎央3(暢),tia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ng3 zong3 [台湾四县腔] cong3 zong3 [宝安腔] cong3 [客英字典] chong3 [梅县腔] chong3
◎ 潮州话:胎央3(暢),tia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悵 | 丑亮 | 徹 | 陽開 | 去聲 | 漾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ţʰĭaŋ | thriangh/thianq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夹声。本义:湿透)
(2) 同本义
汗出浃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汗流浃背;浃髓沦肌,浃髓沧肤,浃沦肌髓(深入骨髓,浸透肌肤;喻感受深切)
(4) 通达,理解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与愚者若一。——《荀子》
形容词
(1) 整个儿的
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左传·成公九年》
(2) 又如:浃岁(一整年);浃时(一季);浃月(一个月);浃辰(十二天);浃旬(一旬,十天)
(3) 融洽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唐·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英文翻译
saturate, drench; damp, wet
方言集汇
◎ 粤语:zi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