鬯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礼器,玉制,祭祀时用以酌鬯酒,故名。
《国语·鲁语上》:“ 文仲 以鬯圭与玉磬如 齐 告糴。” 韦昭 注:“鬯圭,裸鬯之圭,长尺二寸,有瓚,以礼庙。”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礼器,玉制,祭祀时用以酌鬯酒,故名。
引《国语·鲁语上》:“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糴。”
韦昭注:“鬯圭,裸鬯之圭,长尺二寸,有瓚,以礼庙。”
鬯圭的网络释义
鬯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器皿中盛酒形,中有小点,表示酒糟。本义:古代祭祀、宴饮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
(2) 同本义
共介鬯。——《周礼·鬯人》
凡挚子鬯。——《礼记·曲礼》
(3) 也代指宗庙祭祀
荐鬯之夕。——《汉书·宣帝纪》
(4) 又如:鬯圭(古代礼器,玉制,酌鬯酒);鬯酒(用于祭祀的香酒)
(5) 通“韔”。弓袋
抑鬯弓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形容词
(1) 通“畅”。旺盛
草木鬯茂。——《汉书·郊祀志》
(2) 又如:鬯逐(生物生长舒肆旺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ng3 zong3 [台湾四县腔] cong3 zong3 [宝安腔] cong3 [客英字典] chong3 [梅县腔] chong3
◎ 潮州话:胎央3(暢),tia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悵 | 丑亮 | 徹 | 陽開 | 去聲 | 漾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ţʰĭaŋ | thriangh/thianq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2) 同本义
瑞贽珪者兑上。——《白虎通》
孰为珪璋。——《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礼东方。——《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
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汉书·郊祀志上》
(3) 又如:圭瑞(古代诸侯所执的玉制符信);圭壁(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时所用的贵重玉器)
(4) 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每每“亲星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祖冲之》
(5) 又如:圭臬
(6) 中国古代较小的容量单位
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
(7) 又如:圭勺(圭与勺。都是容量单位的名称);圭撮(古代小单位的量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wi1 [台湾四县腔] gui1 [客英字典] kwui1 [客语拼音字汇] gui1 [海陆丰腔] gui1 [东莞腔] gui1 [宝安腔] gui1 [陆丰腔] gui1
◎ 潮州话:哥威1(规)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圭 | 古攜 | 見 | 齊合 | 平聲 | 齊 | 合口四等 | 蟹 | 齊 | kiwei | kue/ku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