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鼎升遐
词语释义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词语解释
典出《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髯鼎升遐”谓皇帝仙逝。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发兵助温》:“尀耐宫车晏驾,不得叨陪顾命之班;髯鼎升遐,未克追随托孤之任。”参见“ 髯断 ”。
引证解释
⒈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黄帝。参见“髯断”。
引黄帝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
后以“髯鼎升遐”谓皇帝仙逝。 明吾丘瑞《运甓记·发兵助温》:“尀耐宫车晏驾,不得叨陪顾命之班;髯鼎升遐,未克追随托孤之任。”
髯鼎升遐的网络释义
髯鼎升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髟,冉声。髟(
),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2) 同本义;也泛指胡须
髥,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髥。——《说文》
奋髥抵几。——《汉书·朱博传》。注:“颊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清·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髯夫(指脸上多须的人);髯公(指年长多须的人);髯奴(指多须的奴仆);髯佛(称仁慈多须的人);髯胡(须髯和颌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须的人);髯须(指胡子);髯髯然(髯须动摇的样子);白发苍髯
(4) 须多或须长的人
羽美须髯,故 亮谓之髯。——《三国志》
(5) 动物的须
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山海经·西山经》。 郭璞注:“髯,咽下须也。”
(6) 通“蚺”。蟒蛇
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淮南子·精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am2 ra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1 yan2 [梅县腔] ngiam2 [客英字典] ngiam1 jam1 [宝安腔] ngiam1 (jam2) [台湾四县腔] ngiam2 ja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容词 (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英文翻译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方言集汇◎ 粤语:d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n3 den3 [客英字典] din3 [梅县腔] din3 [宝安腔] din3 [客语拼音字汇] din3 [陆丰腔] din3 [东莞腔] din3 [台湾四县腔] din3 den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四十一迥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2) 容量单位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说文》。按,十合也。 两匊谓之升。——《小尔雅》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3)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如:升斛(升与斛的合称);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升勺(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升合之利(微利) (4) 量酒的单位 赐酒日二升,肉二斤。——《墨子》 (5) 量器 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晋· 陶潜《搜神后记》 (6) 古代布八十缕为升 冠六升,外毕。——《仪礼》 (7) 姓 动词 (1) 上升,升起 昇,日上。本亦作升。——《广韵》 升假借为“登”。字亦作昇,作陞。——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聚而上者谓之升。——《易·序卦》 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升驾(飞升;腾云驾雾);升坠罔知(不知己故者的结局如何);升降揖逊(礼仪制度);升冠升珠(脱下官帽和外衣);升举(修炼成仙,升上天堂);升仙(死亡);升龙(乘龙升天);回升(下降后又往上升) (3) 登,上 陞,上也。——《广雅》 升,元亨。——《易·升卦》。疏:“升者,登也。” 道存升降。——《书·毕命》 天险不可升也。——《易·习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4) 又如:升阶(拾级而上);升车(登车);升炕(上炕就坐);升殿(登入宫殿理事);升堂睹奥(比喻学有所成,并观察到深奥之处);升陟(升登,攀登);升济(升登,超度);升封(登泰山封禅);升屋(登上屋顶);升座(登上座位) (5) 提升 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虔文》 以此遂不得升进。——《后汉书·王符传》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 宁夏道。——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升转(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除(提升官职。除:拜官受职);升擢(提升);升补(官吏的升迁与补缺);升扬(提升,升迁);升进(晋升官位);升第(晋级或被录用);升秩(升官);升行(提高行辈) (7) 谷物登场,成熟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论语》 (8) 进奉,进献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arise, go up; hoist; advance
方言集汇◎ 粤语:s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shin1 [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东莞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宝安腔] sin1 [沙头角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 潮州话:sêng1 (seng)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叚( )声。本义:远)(2) 同本义 遐,远也。——《说文新附》 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 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汉· 扬雄《长杨赋》 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在我傍。——《警世通言》 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宋· 范祖禹《资州路东津寺》 (3) 又如:遐僻(偏远);遐宣(远远宣扬);遐方(远方);遐布(传播到远处) (4) 长久,久远 降尔遐福,维日不足。——《诗·小雅·天保》 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唐· 德宗《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5) 又如:遐福(久远之福);遐祉(永远长保的福祉) (6) 又长又大 爰有遐狄,镣质轮菌,坐高门之侧堂,彰圣主之威神。——《文选·何晏·景福殿赋》 (7) 又如:遐志(远大的志向);遐愁(深长的愁绪) (8) 疏远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诗·小雅·白驹》。朱熹集传:“毋贵重尔之音声,而有远我之心。” (9) 又如:遐弃(疏远抛弃);遐遗(疏远遗弃) 名词 (1) 前人;以往 遵许郭之遐轨。——《晋书》 仰天民之高衢兮,慕在昔之遐轨。——汉· 阮瑀《纪征赋》 (2) 又如:遐轨(古人的遗迹;前人之法度);遐籍(古代的典籍) (3) 边远地方 。如:遐荒(边远的荒芜地区);遐陬(边远角落);遐氓(边远地区的人民) 动词 (1) 远去 俟阊风而西遐,致恭祀乎高祖。——《文选·张衡·东京赋》 (2) 又如:遐升(死亡的婉称) 英文翻译afar, distant; old, advanced in
方言集汇◎ 粤语:h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2 [宝安腔] ha2 [客英字典] ha2 [陆丰腔] ha3 [台湾四县腔] ha2 [东莞腔] ha2 [梅县腔] ha2 [客语拼音字汇] ha2 ◎ 潮州话:何呀5(霞)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