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髯

rán rán [ ran ran]
注音 ㄖㄢˊ ㄖㄢˊ

词语释义

多须貌。

舒展迟缓貌。

词语解释

  1. 多须貌。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鬚。” 唐 白居易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诗:“昔到 襄阳 日,髯髯初有髭。”

  2. 舒展迟缓貌。

    元 揭傒斯 《送墨工潘生还临江》诗:“东风荡荡吹 燕山 ,行人髯髯掉臂还。”

引证解释

⒈ 多须貌。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鬚。”
唐白居易《再到襄阳访问旧居》诗:“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

⒉ 舒展迟缓貌。

元揭傒斯《送墨工潘生还临江》诗:“东风荡荡吹燕山,行人髯髯掉臂还。”

髯髯的网络释义

髯髯

  • 【拼音】
  • rán rán
  • 【注音】
  • ㄖㄢˊ ㄖㄢˊ
  • 【引证解释】
  • 1. 多须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须。” 唐 白居易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诗:“昔到 襄阳 日,髯髯初有髭。”
  • 2. 舒展迟缓貌。 元 揭傒斯 《送墨工潘生还临江》诗:“东风荡荡吹 燕山 ,行人髯髯掉臂还。”
  • 汉字详情

    rán [ran]
    部首: 1001
    笔画: 15
    五笔: DEMF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SHGB
    四角: 724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髟,冉声。髟( biāo),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

    (2) 同本义;也泛指胡须

    髥,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髥。——《说文》

    奋髥抵几。——《汉书·朱博传》。注:“颊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清·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髯夫(指脸上多须的人);髯公(指年长多须的人);髯奴(指多须的奴仆);髯佛(称仁慈多须的人);髯胡(须髯和颌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须的人);髯须(指胡子);髯髯然(髯须动摇的样子);白发苍髯

    (4) 须多或须长的人

    羽美须髯,故 亮谓之髯。——《三国志》

    (5) 动物的须

    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山海经·西山经》。 郭璞注:“髯,咽下须也。”

    (6) 通“蚺”。蟒蛇

    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淮南子·精神》

    英文翻译

    beard; mustache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am2 ra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1 yan2 [梅县腔] ngiam2 [客英字典] ngiam1 jam1 [宝安腔] ngiam1 (jam2) [台湾四县腔] ngiam2 j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rán [ran]
    部首: 1001
    笔画: 15
    五笔: DEMF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SHGB
    四角: 724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髟,冉声。髟( biāo),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

    (2) 同本义;也泛指胡须

    髥,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髥。——《说文》

    奋髥抵几。——《汉书·朱博传》。注:“颊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清·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髯夫(指脸上多须的人);髯公(指年长多须的人);髯奴(指多须的奴仆);髯佛(称仁慈多须的人);髯胡(须髯和颌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须的人);髯须(指胡子);髯髯然(髯须动摇的样子);白发苍髯

    (4) 须多或须长的人

    羽美须髯,故 亮谓之髯。——《三国志》

    (5) 动物的须

    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山海经·西山经》。 郭璞注:“髯,咽下须也。”

    (6) 通“蚺”。蟒蛇

    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淮南子·精神》

    英文翻译

    beard; mustache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am2 ra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1 yan2 [梅县腔] ngiam2 [客英字典] ngiam1 jam1 [宝安腔] ngiam1 (jam2) [台湾四县腔] ngiam2 j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