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龙步

qí lóng bù [qi long bu]

词语释义

是南拳典型步行之一,也称跨虎步。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20
笔画: 11
五笔: CD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KMR
四角: 74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奇声。本义:跨马)

(2) 同本义

骑,跨马也。——《说文》

步骑罗些。——《楚辞·招魂》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其子好骑。——《淮南子·人间训》

骑大马。——明· 刘基《卖柑者言》

骑马挟矢。——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骑射(骑马射箭);骑寇(骑马入侵的贼寇,也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鄙称);骑猎(骑马打猎);骑战(骑马打仗)

(4) 跨于物上或两边叫骑,跨坐

不骑衡。——《史记·袁盎传》

(5) 又如:骑两头马(比喻两头观望,看风向);骑鲸(乘鲸;借指死亡或隐遁);骑驴觅驴(是说忘记自己已有又向外追求);骑鹤上扬州(比喻妄想、奢望)

(6) 跨越

爽气收回骑月雨,快风散尽满天云。——宋· 陆游《村社祷晴有应》

名词

(1) 马

前有车骑。——《礼记·曲礼》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乐府诗集·木兰诗》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坐骑(供人骑的马);车骑(车和马)

(3) 骑兵;骑马的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 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宦骑与黄门附马。——《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

宦骑亡。

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骑邑(骑士的居邑);轻骑(轻装的骑兵);骁骑(勇猛的骑兵);骑军(骑兵部队);骑操(骑兵操练)

(6) 侍从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

量词

(1) 用于马,相当于“匹”

挣下一头牛儿,一骑马儿。——《醒世恒言》

(2) &X({jì}) 一人一马的合称

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东方千余骑。——《乐府诗集·陌上桑》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诗

贼二十余骑。——明· 魏禧《大铁椎传》

英文翻译

ride horseback; mount; cavalry

方言集汇

◎ 粤语:ke4 kei4
◎ 潮州话:kia5 kia3

宋本广韵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bu]
部首: 447
笔画: 7
五笔: HIR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MH
四角: 212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3)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4) 以脚步测量远近 。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5) 按照,跟着;跟随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浣溪沙》

(6)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7) 踏 。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8) 推算;测算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9)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名词

(1) 脚步,步伐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3)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5)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 。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6) 步兵(诸兵种之一)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7)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8) 时运,命运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9)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10) 埠 ,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11) 姓

量词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英文翻译

step, pace; walk, stroll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东莞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客英字典] pu5 [台湾四县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宝安腔] pu3 [陆丰腔] p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ʰuboh/b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