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鹤化

qí hè huà [ qi he hua]
繁体 騎鶴化
注音 ㄑ一ˊ ㄏㄜˋ ㄏㄨㄚˋ

词语释义

道教称安坐而死。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道教称安坐而死。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夫妇入道》:“坐抱一膝而逝,方外者流谓之骑鹤化。”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鹤化寄药》:“ 九峰山人 颇有所得,晚年无疾,骑鹤化去。”

引证解释

⒈ 道教称安坐而死。

明陶宗仪《辍耕录·夫妇入道》:“坐抱一膝而逝,方外者流谓之骑鹤化。”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鹤化寄药》:“九峰山人颇有所得,晚年无疾,骑鹤化去。”

骑鹤化的网络释义

骑鹤化

  • 拼音:qí hè huà
  • 注音:ㄑㄧˊ ㄏㄜˋ ㄏㄨㄚˋ
  • 条目:骑鹤化(骑鹤化)
  • 引证解释:
  • 道教称安坐而死。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夫妇入道》:“坐抱一膝而逝,方外者流谓之骑鹤化。”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鹤化寄药》:“ 九峰山人 颇有所得,晚年无疾,骑鹤化去。”
  •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20
    笔画: 11
    五笔: CD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KMR
    四角: 74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奇声。本义:跨马)

    (2) 同本义

    骑,跨马也。——《说文》

    步骑罗些。——《楚辞·招魂》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其子好骑。——《淮南子·人间训》

    骑大马。——明· 刘基《卖柑者言》

    骑马挟矢。——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骑射(骑马射箭);骑寇(骑马入侵的贼寇,也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鄙称);骑猎(骑马打猎);骑战(骑马打仗)

    (4) 跨于物上或两边叫骑,跨坐

    不骑衡。——《史记·袁盎传》

    (5) 又如:骑两头马(比喻两头观望,看风向);骑鲸(乘鲸;借指死亡或隐遁);骑驴觅驴(是说忘记自己已有又向外追求);骑鹤上扬州(比喻妄想、奢望)

    (6) 跨越

    爽气收回骑月雨,快风散尽满天云。——宋· 陆游《村社祷晴有应》

    名词

    (1) 马

    前有车骑。——《礼记·曲礼》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乐府诗集·木兰诗》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坐骑(供人骑的马);车骑(车和马)

    (3) 骑兵;骑马的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 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宦骑与黄门附马。——《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

    宦骑亡。

    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骑邑(骑士的居邑);轻骑(轻装的骑兵);骁骑(勇猛的骑兵);骑军(骑兵部队);骑操(骑兵操练)

    (6) 侍从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

    量词

    (1) 用于马,相当于“匹”

    挣下一头牛儿,一骑马儿。——《醒世恒言》

    (2) &X({jì}) 一人一马的合称

    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东方千余骑。——《乐府诗集·陌上桑》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诗

    贼二十余骑。——明· 魏禧《大铁椎传》

    英文翻译

    ride horseback; mount; cavalry

    方言集汇

    ◎ 粤语:ke4 kei4
    ◎ 潮州话:kia5 kia3

    宋本广韵

    [he]
    部首: 514
    笔画: 15
    五笔: PW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GPYM
    四角: 4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隺( )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鹤,似鹄长喙。——《广韵》

    鹤鸣于九皋。——《诗·小雅·鹤鸣》

    腾群鹤于瑶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

    (2) 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形容词

    比喻白色 。如:鹤发(白发,发白如鹤羽);鹤素(白鹤);鹤首(白头);鹤发松姿(白头松姿。形容人虽老犹健)

    英文翻译

    crane; Grus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 潮州话:hoh8

    宋本广韵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