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

qí lóu [ qi lou]
繁体 騎樓
注音 ㄑ一ˊ ㄌㄡˊ

词语释义

1.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 2.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

词语解释

  1. 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

    巴金 《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

  2. 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

    许杰 《我和鲁彦》:“把这临马路的楼房,修理了一下,改作一字骑楼形式,租给人们,当作临时宿舍。”《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弄堂口上空,离头顶不太高的地方,悬挂着一座跨街骑楼。”

引证解释

⒈ 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

巴金《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

⒉ 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

许杰《我和鲁彦》:“把这临马路的楼房,修理了一下,改作一字骑楼形式,租给人们,当作临时宿舍。”
《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弄堂口上空,离头顶不太高的地方,悬挂着一座跨街骑楼。”

骑楼的国语词典

我国南方的一种特殊建筑。通常一楼临街部分建成走廊,走廊上方即为二楼楼层,宛如二楼骑在一楼上,故称为「骑楼」。

骑楼的网络释义

骑楼 (商住建筑)

  •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屋”,或叫“五脚基”。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 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参考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8年,广州开始拆除城墙和大量西关房子,同时鼓励兴建骑楼,取而代之。短短10年间,建成了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而骑楼商业街过于密集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批评,程天固在《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中说早期广州城市建设是“畸形的设计”,“无一不以资产阶级之利益为前提,而以平民生活之恶化供牺牲”。1932年,广州公布了不准建骑楼之马路名单。
  • 骑楼造句

    去年以来,该市重点培育和打造一庙等景区景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拆去脚手架的骑楼露出美丽真容,“选办环球布疋杂货总行”、“聚合号”等老字号也精彩呈现。
    然而,西华路边并不抢眼的骑楼却很少人留意。
    马路两旁的防空壕、骑楼底的防空壁,到处停放饿殍,随地垃圾,臭气熏天。
    一栋半新半旧的阴森骑楼,一个不信有鬼却又希望有鬼的市井小人物,一桩神秘诡异的命案。
    目前,在骑楼街景街廓整治工程完成后,博爱北路上“选办环球布疋杂货总行”、“聚合号”等老字号精彩呈现,杂货、布匹、医药、书局等商业门类齐全。
    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骑楼老建筑,尽管被岁月拂过的墙面徒留斑驳,曾经缤纷的窗楣也黯然褪色,却依然能从面面雕工精致的女儿墙上透出浓郁的南洋风情。
    男子不胜酒力醉卧骑楼遭歹徒四度洗劫。
    每天晨光熹微,在骑楼林立、商铺云集的上下九步行街上,大多数商铺仍在沉睡,而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门口,已是人流涌动、车马喧腾。
    而贺州市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水景区;凭祥友谊关;梧州市四恩寺景区、鸳江丽港、骑楼城-龙母庙接待游客同比有小幅度增长。
    经历百年风雨的南宁市邕宁区蒲庙老街骑楼,大部分因朽坏而成了危楼或正在成为危楼。
    国内外有关廊式建筑和骑楼建筑的研究丰富而广泛,在学术界拥有丰厚的研究文献和成果。
    骑楼下,灯影里,大舅一如白天俊美秀朗,他是个美男子,还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
    因为爱群大厦有条阔落嘅骑楼,随时可以俾过路嘅街坊挡风遮雨,俾人一种体贴、温暖嘅感觉。
    他建议将骑楼老街的墙面按清水墙形式重新装修、加固,采用阳朔西街、丽江四方街的思路恢复蒲庙老街。
    气爆重灾区的凯旋三路、一心一路、三多一路,雨水从被炸开的“壕沟”往外漫,纷纷漫上旁边住户的骑楼、客厅,甚至涌入地下室,积水逾脚踝。
    一见到老王昏倒了,几个邻居七手八脚地把他扶到骑楼下休息。
    目前,在骑楼街景街廓整治工程完成后,博爱北路上“选办环球布疋杂货总行”、“聚合号”等老字号焕发新颜,杂货、布匹、医药、书局等商业门类齐全。
    展馆采用广东特色的骑楼造型,借鉴广东潮汕剪纸工艺,虚实结合、土洋结合,呈现出浓郁的广东味道。
    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的现代城市里,骑楼形态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20
    笔画: 11
    五笔: CD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KMR
    四角: 74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奇声。本义:跨马)

    (2) 同本义

    骑,跨马也。——《说文》

    步骑罗些。——《楚辞·招魂》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其子好骑。——《淮南子·人间训》

    骑大马。——明· 刘基《卖柑者言》

    骑马挟矢。——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骑射(骑马射箭);骑寇(骑马入侵的贼寇,也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鄙称);骑猎(骑马打猎);骑战(骑马打仗)

    (4) 跨于物上或两边叫骑,跨坐

    不骑衡。——《史记·袁盎传》

    (5) 又如:骑两头马(比喻两头观望,看风向);骑鲸(乘鲸;借指死亡或隐遁);骑驴觅驴(是说忘记自己已有又向外追求);骑鹤上扬州(比喻妄想、奢望)

    (6) 跨越

    爽气收回骑月雨,快风散尽满天云。——宋· 陆游《村社祷晴有应》

    名词

    (1) 马

    前有车骑。——《礼记·曲礼》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乐府诗集·木兰诗》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坐骑(供人骑的马);车骑(车和马)

    (3) 骑兵;骑马的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 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宦骑与黄门附马。——《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

    宦骑亡。

    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骑邑(骑士的居邑);轻骑(轻装的骑兵);骁骑(勇猛的骑兵);骑军(骑兵部队);骑操(骑兵操练)

    (6) 侍从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

    量词

    (1) 用于马,相当于“匹”

    挣下一头牛儿,一骑马儿。——《醒世恒言》

    (2) &X({jì}) 一人一马的合称

    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东方千余骑。——《乐府诗集·陌上桑》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诗

    贼二十余骑。——明· 魏禧《大铁椎传》

    英文翻译

    ride horseback; mount; cavalry

    方言集汇

    ◎ 粤语:ke4 kei4
    ◎ 潮州话:kia5 kia3

    宋本广韵

    lóu [lou]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O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FDV
    四角: 499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2) 同本义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楼上的匾额);楼观(高楼的泛称;道观的观名);楼外楼(楼外有楼。楼房相连属);楼角(高楼的檐角);楼舍(楼房)

    (4) 楼房的一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 又如:一楼;二楼

    (6) 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 。如:暗楼;阁楼

    (7)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如:楼子(楼阁);楼榭(高台之上的房屋,泛指楼房);楼堞(城楼上的矮墙)。又指有上层的车船,其上层也叫楼。如:楼车(古代战车。上设望楼);楼舟工(楼船)

    (8) 茶肆、酒店、歌舞场、旧时妓院等场所也称楼 。如:茶楼;酒楼

    英文翻译

    building of two or more storie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eu2
    ◎ 潮州话:la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