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龙珠

lí lóng zhū [ li long zhu]
繁体 驪龍珠
注音 ㄌ一ˊ ㄌㄨㄥˊ ㄓㄨ

词语释义

即骊珠。

词语解释

  1. 即骊珠。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则知驪龙珠,不秘清泠泉。” 唐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抉得驪龙珠,光彩曜掌握。”参见“ 驪珠 ”。

引证解释

⒈ 即骊珠。参见“驪珠”。

唐钱起《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则知驪龙珠,不秘清泠泉。”
唐皎然《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抉得驪龙珠,光彩曜掌握。”

骊龙珠的网络释义

骊龙珠

  • 骊龙珠,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后遂以”骊龙珠“指宝珠。后亦比喻珍贵的人或物。
  • 汉字详情

    [li]
    部首: 320
    笔画: 10
    五笔: CGM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MMBB
    四角: 71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深黑色的马

    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说文》

    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戎事乘骊。——《礼记·檀弓》

    盗骊。——《穆天子传》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诗·齐风·载驱》

    (2) 又如:骊歌(告别的歌。“骊驹之歌”的简称);骊驹(纯黑色的马;逸“诗”篇名);骊黄(黑马和黄马)

    (3) 山名。骊山 。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古代骊戎居此,故名骊山。如:骊山会(西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于骊山举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而导致大乱);骊山老母(骊山之姥。神话中的女仙)

    (4) 古邑名 。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周初骊戎所居,秦置骊邑。北宋时改称临潼

    (5) 姓

    形容词

    (1) 黑色

    骊,黑也。——《小尔雅》

    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骊马(黑色的马;齐驱并驾的马);骊龙(古代传说中颔下有珠的黑龙);骊珠(宝珠。传说出于骊龙颔下);骊驹(黑色的小马)

    副词

    (1) 通“丽”。附丽;并列,用两匹马驾车

    骊马二驷。(并驾之马八匹。)——《汉书·王莽传》

    (2) 又如:骊驾(车马并排而行);骊马(齐驱并驾的马)

    英文翻译

    a pure black horse; a pair of horses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zhū [zhu]
    部首: 436
    笔画: 10
    五笔: GR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GHJD
    四角: 15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英文翻译

    precious stone, gem, jewel, pearl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 客家话:[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海陆丰腔] zhu1 [东莞腔] zu1 [沙头角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陆丰腔] zhu1 [梅县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章俱平聲合口三等cjyo/tjutɕ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