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马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黑马。
《墨子·小取》:“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驪马,马也。乘驪马,乘马也。” 明 刘基 《君马黄》诗:“黄马曜日黄金晶,驪马谓是玄天精,眼前好丑那能明。”
驾在车两旁的马。驪,通“ 丽 ”。
《吕氏春秋·执一》:“今御驪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则不可以出於门閭者,不一也。” 高诱 注:“驪马,騑马也。在中曰服,在边曰騑。”
并驾之马。驪,通“ 丽 ”。
《汉书·王莽传上》:“宰衡位宜在诸侯王上,赐以束帛加璧,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驪马二駟。” 颜师古 注:“驪马,并驾也。”
引证解释
⒈ 黑马。
引《墨子·小取》:“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驪马,马也。乘驪马,乘马也。”
明刘基《君马黄》诗:“黄马曜日黄金晶,驪马谓是玄天精,眼前好丑那能明。”
⒉ 驾在车两旁的马。驪,通“丽”。
引《吕氏春秋·执一》:“今御驪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则不可以出於门閭者,不一也。”
高诱注:“驪马,騑马也。在中曰服,在边曰騑。”
⒊ 并驾之马。驪,通“丽”。
引《汉书·王莽传上》:“宰衡位宜在诸侯王上,赐以束帛加璧,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驪马二駟。”
颜师古注:“驪马,并驾也。”
骊马的网络释义
骊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深黑色的马
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说文》
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戎事乘骊。——《礼记·檀弓》
盗骊。——《穆天子传》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诗·齐风·载驱》
(2) 又如:骊歌(告别的歌。“骊驹之歌”的简称);骊驹(纯黑色的马;逸“诗”篇名);骊黄(黑马和黄马)
(3) 山名。骊山 。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古代骊戎居此,故名骊山。如:骊山会(西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于骊山举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而导致大乱);骊山老母(骊山之姥。神话中的女仙)
(4) 古邑名 。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周初骊戎所居,秦置骊邑。北宋时改称临潼
(5) 姓
形容词
(1) 黑色
骊,黑也。——《小尔雅》
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骊马(黑色的马;齐驱并驾的马);骊龙(古代传说中颔下有珠的黑龙);骊珠(宝珠。传说出于骊龙颔下);骊驹(黑色的小马)
副词
(1) 通“丽”。附丽;并列,用两匹马驾车
骊马二驷。(并驾之马八匹。)——《汉书·王莽传》
(2) 又如:骊驾(车马并排而行);骊马(齐驱并驾的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ê2 ma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