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姬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春称 时 骊戎 之女。
晋献公 伐 骊戎 ,获 姬 归,立为夫人。《左传·僖公四年》:“初, 晋献公 欲以 驪姬 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 晋献公 有子三人,长曰 申生 ,次曰 重耳 ,次曰 夷吾 。 献公 听 驪姬 之譖, 申生 自杀, 重耳 奔 翟国 , 夷吾 守 屈城 。”
引证解释
⒈ 春称时骊戎之女。 晋献公伐骊戎,获姬归,立为夫人。
引《左传·僖公四年》:“初, 晋献公欲以驪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明梁辰鱼《浣纱记·论侠》:“晋献公有子三人,长曰申生,次曰重耳,次曰夷吾。献公听驪姬之譖, 申生自杀, 重耳奔翟国,夷吾守屈城。”
骊姬的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前?~前651)春秋时晋献公的夫人。晋献公攻打骊戎时,获骊姬,立为夫人。生子奚齐。后因欲立奚齐为太子而陷害申生,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国外。也作「㛤姬」、「丽姬」。
骊姬的网络释义
骊姬 (春秋时期晋献公妃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深黑色的马
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说文》
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戎事乘骊。——《礼记·檀弓》
盗骊。——《穆天子传》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诗·齐风·载驱》
(2) 又如:骊歌(告别的歌。“骊驹之歌”的简称);骊驹(纯黑色的马;逸“诗”篇名);骊黄(黑马和黄马)
(3) 山名。骊山 。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古代骊戎居此,故名骊山。如:骊山会(西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于骊山举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而导致大乱);骊山老母(骊山之姥。神话中的女仙)
(4) 古邑名 。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周初骊戎所居,秦置骊邑。北宋时改称临潼
(5) 姓
形容词
(1) 黑色
骊,黑也。——《小尔雅》
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骊马(黑色的马;齐驱并驾的马);骊龙(古代传说中颔下有珠的黑龙);骊珠(宝珠。传说出于骊龙颔下);骊驹(黑色的小马)
副词
(1) 通“丽”。附丽;并列,用两匹马驾车
骊马二驷。(并驾之马八匹。)——《汉书·王莽传》
(2) 又如:骊驾(车马并排而行);骊马(齐驱并驾的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上古母系社会流传下来的一种姓氏)
(2) 水名。相传为黄帝所居
黄帝以 姬水成, 炎帝以 姜水成。——《国语·晋语》
(3) 黄帝的姓
黄帝君 姬水,以为姓。——《说文》
昔少典,取于有峤氏,生 黄帝炎帝, 黄帝以 姬水成, 炎帝以 姜水成,成而异德,故 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国语·晋语》。按,轩辕子二十五人,惟 青阳与 仓林氏得姓姬。
尧立 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史记·三代世表》。按,姬姜为古大姓,姬本 黄帝裔,故 尧赐姓姬也。
(4) 周人以后稷(黄帝之后)为祖,亦姓姬。又如:姬国(姬姓之国。指周王朝);姬化(周文王姬昌的德化);姬公(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姬文(周文王)
(5) 古代称帝王的妾
毋曰薄姬。——《汉书·文帝纪》。注:“内宫也。”
王姬、 徐姬、 蔡姬。——《史记·齐世家》。索隐:“众妾之总称。此名之不正者。”
宠姬郑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侍姬;姬人(妾);姬侍(侍妾);姬妾(妾);姬媵(妾);姬仆(家妓;婢妾)
(7) 古代中国对妇人的美称
妖姬静女。——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如:艳姬;仙姬
(9) 歌女 。如:歌姬;一代名姬
(10) 美女的代称
于是庄王弃其 秦姬 越女,罢钟鼓之乐。——《吴越春秋》
(11) 周朝的代称。周人为姬姓,故以之相代
姬汉旧邦。——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12) 又如:姬周(周朝);姬汉(周朝和汉朝);姬刘(周朝和汉朝);姬姜(春秋时,周王室姓姬,齐国姓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为贵族妇女之称。泛指美女)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1 hi1 [陆丰腔] h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宝安腔] gi1 hi1 [客英字典] hi1 ki1 [海陆丰腔] ki1 hi1 [台湾四县腔] ki1 h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飴 | 與之 | 以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ji/jio | bʰ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