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胁

pián xié [ pian xie]
繁体 駢脅
注音 ㄆ一ㄢˊ ㄒ一ㄝˊ

词语释义

1.肋骨密排相连,宛如一骨。 2.胸膛肌肉强健丰满,看不出肋骨的痕迹。

词语解释

  1. 亦作“ 駢脇 ”。

    1.肋骨紧密连接为一,是一种生理上的畸形。《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 曹 , 曹共公 闻其駢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杜预 注:“駢胁,合干。”《史记·管蔡世家》:“ 共公 十六年,初, 晋 公子 重耳 其亡过 曹 , 曹 君无礼,欲观其駢胁。”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駢者,并干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事同》:“ 晋文 駢脇, 张仪 亦駢脇。”

  2. 肌肉健壮,不显肋骨。

    《史记·商君列传》:“多力而駢胁者为驂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文选·左思<吴都赋>》:“袒裼徒博,拔距投石之部。猨臂駢胁,狂趭獷猤。” 李周翰 注:“駢胁,亦壮士也。” 明 高启 《拟唐平蜀露布》:“駢脇者尽操闟戟,蓬头者皆垂縵胡。” 严复 《原强》:“ 孔 孟 二子皆有魁桀之姿,彼古之 希腊 、 罗马 人亦知之……而 柏拉图 乃以駢胁著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駢脇”。 肋骨紧密连接为一,是一种生理上的畸形。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闻其駢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杜预注:“駢胁,合干。”
《史记·管蔡世家》:“共公十六年,初, 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曹君无礼,欲观其駢胁。”
裴駰集解引韦昭曰:“駢者,并干也。”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事同》:“晋文駢脇, 张仪亦駢脇。”

⒉ 肌肉健壮,不显肋骨。

《史记·商君列传》:“多力而駢胁者为驂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文选·左思<吴都赋>》:“袒裼徒博,拔距投石之部。猨臂駢胁,狂趭獷猤。”
李周翰注:“駢胁,亦壮士也。”
明高启《拟唐平蜀露布》:“駢脇者尽操闟戟,蓬头者皆垂縵胡。”
严复《原强》:“孔孟二子皆有魁桀之姿,彼古之希腊、罗马人亦知之……而柏拉图乃以駢胁著号。”

骈胁的国语词典

肋骨密排相连,宛如一骨。

骈胁的网络释义

骈胁

  • 骈胁又名骈肋,胁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属生理畸形。亦作“ 骈脇 ”。古人认为这是圣人之像。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孔颖达疏:“胁是腋下之名,其骨谓之肋……骈训比也,骨相比迫若一骨然。”
  • 汉字详情

    pián [pian]
    部首: 320
    笔画: 9
    五笔: CUA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MTT
    四角: 781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并声。本义:两马并驾一车)

    (2) 同本义

    骈,驾二马也。——《说文》

    然后得乘饰车骈马。——《尚书大传》

    骈驰翼驱。——嵇康《琴赋》

    (3) 又如:骈马(二马并驾的车)

    (4) 并列

    骈死于槽枥之间。——唐· 韩愈《马说》

    骈部曲。——班固《东都赋》

    (5) 又如:骈集(肩并肩聚集);骈田(并列连属。也作骈填,骈阗);骈字(两字组成的词语,包括合义复词和衍声复词。如天地、自然、仿佛等);骈化(并列化生)

    (6) 并联;合并

    曹共公闻其骈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7) 又如:骈然(连接的样子);骈胁(肋骨连接在一起);骈骨(两骨相连);骈干(胁骨相连);骈石(两两相连的石头);骈合(合并)

    (8) 聚集;罗列 。如:骈聚(聚集);骈演(同台演出);骈齿(前齿并生为一);骈骈(众多、繁盛的样子);骈蕃(多而丰厚);骈罗(并列,罗列);骈阗(众多;聚集);骈戮(骈诛。一并被杀)

    名词

    (1) 通“胼”。胼胝,手掌脚底上的硬皮

    是故禹稷骈踬。——《孟子·滕文公下》

    (2) 文体名。见“骈文”( piánwén

    英文翻译

    team of horses; associate, join

    方言集汇

    ◎ 粤语:pin4

    宋本广韵

    xié [xie]
    部首: 444
    笔画: 8
    五笔: ELWY
    五行:
    仓颉: BKSC
    四角: 74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月),劦( xié)声。本义: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

    (2) 同本义

    胁,两膀也。——《说文》。按,腋下之名也。其骨谓之肋,牲体则谓之拍。

    两胁里急。——《素问·至真要大论》

    兵尚胁盾。——《管子·版法》。注:“盾或著之于胁,固曰胁盾。”

    脊胁肺肩在上。——《仪礼》

    右胁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越天都之胁。——《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胁胑(由腋下到腰以上的部位);胁窝里(比喻两侧);胁不沾席(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胁骨(肋骨);胁衣(女人的内衣。或称“袜”);胁肢(胁和臂之间的部位);胁盾(盾的或称)

    (4) 肋骨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骈胁,合干也。”

    (5) 旁边,边侧

    旁著岸胁,去地二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汉书》

    (6) 又如:胁士(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

    动词

    (1) 挟持

    是谓胁君。——《礼记·礼运》

    乃胁栾中行。——《国语·晋语》。注:“劫也。”

    (2) 又如:裹胁(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胁君(胁持国君;被胁持的国君);胁权(挟权。假用君上权名胁迫别人)

    (3) 威逼,用威力促使

    公欲从之。众从者胁公,不得归。——《左传·庄公八年》

    使使胁求君主。——《汉书·常惠传》。注:“谓以威迫之也。”

    淫而相胁。——《淮南子·本经》

    武终不可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胁服夺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胁污(被胁迫而致玷污);胁劫(威胁而劫持之);胁和(迫使讲和);胁服(迫使服从);胁降(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5) 通“翕”( )。收缩 ?

    易系坤动,动静辟胁,万物生焉。——《汉书·王莽传中》

    (6) 又如:胁肩(耸起肩膀,故示敬畏);胁肩低眉(胁肩低首。缩肩低头。形容故作恭敬畏惧的样子);胁肩累足(缩紧肩膀,不敢立正。形容极为恐惧)

    英文翻译

    ribs, armpits; flank; threaten

    方言集汇

    ◎ 粤语:hip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