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俪
词语释义
骈俪
(1) 指骈体文,多用偶句,讲求对仗,故称
词语解释
亦作“ 駢丽 ”。对偶藻饰之辞。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本朝之文,循 五代 之旧,多駢儷之词。”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初,邑人自 宋 季以駢儷雕刻为学,莫有谈 周公 仲尼 之道者。”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九:“盖 六朝 争尚駢儷,即序事之文亦多四字为句,罕有用散文单行者。” 清 赵翼 《人面竹》诗:“老夫喜駢丽,摘字为寻对。” 郭沫若 《历史人物·论曹植》:“ 锺嵘 历仕 齐 梁 ,在当时正是文尚骈丽,诗重声律, 南朝 的文人极端重视藻饰的时代。”
指骈体文。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既曰言不文,岂堪作駢儷。” 清 李兆洛 《<骈体文钞>序》:“自 唐 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 六朝 之文为駢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駢丽”。
⒉ 对偶藻饰之辞。
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本朝之文,循五代之旧,多駢儷之词。”
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状》:“初,邑人自宋季以駢儷雕刻为学,莫有谈周公仲尼之道者。”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九:“盖六朝争尚駢儷,即序事之文亦多四字为句,罕有用散文单行者。”
清赵翼《人面竹》诗:“老夫喜駢丽,摘字为寻对。”
郭沫若《历史人物·论曹植》:“锺嵘历仕齐梁,在当时正是文尚骈丽,诗重声律, 南朝的文人极端重视藻饰的时代。”
⒊ 指骈体文。
引宋俞文豹《吹剑四录》:“既曰言不文,岂堪作駢儷。”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序》:“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駢儷。”
骈俪的国语词典
骈、俪,并也。骈俪指对偶的文句。也作「骈丽」。
骈俪的网络释义
骈俪
骈俪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并声。本义:两马并驾一车)
(2) 同本义
骈,驾二马也。——《说文》
然后得乘饰车骈马。——《尚书大传》
骈驰翼驱。——嵇康《琴赋》
(3) 又如:骈马(二马并驾的车)
(4) 并列
骈死于槽枥之间。——唐· 韩愈《马说》
骈部曲。——班固《东都赋》
(5) 又如:骈集(肩并肩聚集);骈田(并列连属。也作骈填,骈阗);骈字(两字组成的词语,包括合义复词和衍声复词。如天地、自然、仿佛等);骈化(并列化生)
(6) 并联;合并
曹共公闻其骈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7) 又如:骈然(连接的样子);骈胁(肋骨连接在一起);骈骨(两骨相连);骈干(胁骨相连);骈石(两两相连的石头);骈合(合并)
(8) 聚集;罗列 。如:骈聚(聚集);骈演(同台演出);骈齿(前齿并生为一);骈骈(众多、繁盛的样子);骈蕃(多而丰厚);骈罗(并列,罗列);骈阗(众多;聚集);骈戮(骈诛。一并被杀)
名词
(1) 通“胼”。胼胝,手掌脚底上的硬皮
是故禹稷骈踬。——《孟子·滕文公下》
(2) 文体名。见“骈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丽声。字即丽的或体。本义:配偶)同本义
俪,耦也。——《广雅》
弃其伉俪妃嫔。——《国语·周语》
鸟兽犹不失俪,子将若何?——《左传·成公十一年》
(2) 又如:伉俪(夫妻);俪祉(向他人夫妇祝福之辞);俪影(夫妇二人的身影;称人夫妇之合影)
动词
(1) 相称;对仗,对偶
安可以俪王公而著风烈也。——《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文以耦俪为主;骈俪(文章的对偶句法);俪巧(对偶精巧);俪句(对偶的句子);俪体(对偶的文体)
(3) 并列,比
凤凰不能与之俪。——刘安《淮南子》
形容词
(1) 成对的,成双的
主人酬宾,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
束帛、俪皮,如纳吉礼。——《仪礼·士昏礼》
(2) 双,两 。如:俪皮(成对的鹿皮。为古代定婚礼物);俪事(属对之事)
(3) 同“丽”。美 。如:俪曲(美妙的乐曲)
副词
并;同 。如:俪走(同行并趋);俪陈(相对陈列);俪然(并列貌);俪偕(偕同,同在一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罗衣6(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