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引证解释
⒈ 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輙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引鄴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后用以比喻文字、语言繁冗,不及要旨。 宋陆游《诗书》诗:“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事参军判马曹。”
清黄遵宪《杂感》诗:“狗曲出何经?驴券书博士。所用非所习,祗以丛駡詈。”
驴券的网络释义
驴券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盧声。本义:驴子。家畜名)
(2) 同本义
驴,似马,长耳。——《说文》。段注:“按,‘驴、骡、駃騠’ 太史公皆谓为 匈奴奇畜,本中国所不用,故字皆不见经传,盖 秦人造之耳。”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贾谊《吊屈原文》
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史记·日者列传》
黔无驴。—— 唐· 柳宗元《三戒》
(3) 又
主将适蝼而麓不闻。——《国语·晋语》
驴不胜怒。
(4) 又如:驴头(驴马头。骂人的话);驴王(指凶残恶狠的人);驴年(古代以生肖纪年,十二肖中没有驴。比喻没有期限);驴券(比喻为文或说话不得要领);驴颓(骂男子的粗话。指公驴的生殖器);驴辇(用驴驾引的车子);驴生戟角(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驴鸣犬吠(比喻文章的鄙俗);驴前马后(贱称仆役、随从。饥笑人自甘落后)
(5) 詈词。如:驴鸟(骂男人的粗话);驴熊(孬种);驴颓(驴鸟)
(6) 姓
详细解释
quàn
名词
(1) (形声。 券要分成两半,故从“刀”。本义:契据)
(2) 同本义。古代用于买卖或债务的契据。书于简牍,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以为凭证。后用纸帛书写
券,契也。……券别之书,以刀判契其旁,故曰契券。——《说文》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策》
因烧其券。
裁券而行。
(3) 又如:券契(契据);券要(契约);券约(契据);券书(契约,文书);券剂(契据;凭证);券证(契据)
(4) 可作凭证的物件;票证 。如:入场券;优待券;券值(券证的实际价值);券食(凭券供给的膳食);券给(宋代发给士卒的一种补助凭证)
(5) 比喻事情可以成功的保证 。如:稳操胜券
动词
(1) 契合 。如:券内(契合于内;务内);券外(契合于外界;务外)
(2) 状写,描摹
若夏革谈妙,《齐谐》志怪,券宇宙之无极,状鵾鹏之变态。——宋· 刘昌诗《芦浦笔记》
(3) 钻
我把身子长一长,券破罢。——《西游记》
(4) 通“倦”。懈怠,厌倦
施舍弗券,求善不厌。——《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xuàn
名词
(1) 通称“拱券” 。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呈弧形的部分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en5 gen1 [宝安腔] ken5 [海陆丰腔] gien5 kien5 [台湾四县腔] gien5 kien5 [客语拼音字汇] ki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劵 | 去願 | 溪 | 元合 | 去聲 | 願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khyanh/qv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