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兽

xùn shòu [ xun shou]
繁体 馴獸
注音 ㄒㄨㄣˋ ㄕㄡˋ

词语释义

1.驯服之兽。 2.训练马﹑狗﹑象﹑狮子﹑老虎等兽,使听指挥,表演各种技巧动作。

词语解释

  1. 驯服之兽。

    《后汉书·梁冀传》:“深林絶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 明 吴宽 《庆成宴次仲山韵》:“谁道曲终无以献,舞筵驯兽正蹌蹌。”

  2. 训练马、狗、象、狮子、老虎等兽,使听指挥,表演各种技巧动作。

    于之 《马戏团的演员》诗:“你不用问世界上谁最威风,当然要算驯兽演员!” 翁偶虹 《北京话旧·春节杂戏》:“耍猴儿和耍耗子同属驯兽的杂戏。”

引证解释

⒈ 驯服之兽。

《后汉书·梁冀传》:“深林絶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
明吴宽《庆成宴次仲山韵》:“谁道曲终无以献,舞筵驯兽正蹌蹌。”

⒉ 训练马、狗、象、狮子、老虎等兽,使听指挥,表演各种技巧动作。

于之《马戏团的演员》诗:“你不用问世界上谁最威风,当然要算驯兽演员!”
翁偶虹《北京话旧·春节杂戏》:“耍猴儿和耍耗子同属驯兽的杂戏。”

驯兽的网络释义

驯兽

  • 引证解释:
  • 1. 驯服之兽。《后汉书·梁冀传》:“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 明 吴宽 《庆成宴次仲山韵》:“谁道曲终无以献,舞筵驯兽正跄跄。”
  • 2. 训练马、狗、象、狮子、老虎等兽,使听指挥,表演各种技巧动作。 于之 《马戏团的演员》诗:“你不用问世界上谁最威风,当然要算驯兽演员!” 翁偶虹 《北京话旧·春节杂戏》:“耍猴儿和耍耗子同属驯兽的杂戏。”
  • 驯兽造句

    马戏团的驯兽员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
    逆天狂女天才驯兽师互动信息。
    咫的目光从那两个驯兽者身上收回,他明显感受到两人的敌意。
    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杂技团、马戏团,从事蹬技、手技、顶技、踩技、口技、车技、爬竿、走索及马术、魔术、戏法、杂耍和驯兽等技艺表演工作。
    酩酊大醉的驯兽师涌现了,拿着枪向他的眼睛猛射……而我则将子弹都倾泻在驯兽师的眼睛里。
    这些源自近东地区驯兽人像的图象体系在中国北方与南方均可见,但是各自以不同的相貌出现。
    我们都有兽性的一面,作为人类,我们的责任是成为驯兽师那样的人。
    那些外地的马戏团、驯兽团、杂技团、武术气功表演团、飞车走壁团以及乡间小戏团,把庙会的声势推向高峰。
    入山之日,非驯兽者不可入山,这是祖辈的遗训,露儿,你这是乱出主意!
    保护主人光环效果与驯兽者相互作用效果如下。
    夏天养只秋老虎准备,只顾着驯兽师的威风,没想到最后被反扑咬一口,以后的主人翁别让自己犯错。
    这位胆识过人的驯兽师甚至会与十六岁的北极熊亚基一起扎入游泳池,享受湿漉漉的“熊”抱。
    庭雨一生气,就会发飙,吃东西,所有情绪都表现在脸上,也不顾后果---她就像一直小野兽,而面对她我就只能是一个驯兽师,一手胡萝卜一手鞭子,想办法让她听话。
    就在这危急关头,该马戏团的驯兽员迅速赶到,这群狮子、老虎顿时乖乖地伏首贴耳地趴在地上不动了。
    他以严厉的眼光吓他们,活象兽群中间的驯兽师。
    网友“两个洞洞”说,每次看到驯兽师举起鞭子,动物缩头缩尾时的样子,就让人心疼。
    对于雄狮,驯兽者必须时时提防,常常给以肉食,否则那血盆大口便会向你伸将过来。
    秦茵闭上双眸,缚神锁像是金色的裙带一般萦绕在她的身周,融汇入驯兽之力中,加强她与这头金岩迅狼的野兽之灵的维系。
    上面提到的事件中的那匹马,它在意兴盎然的欧洲观众前表演算术和其他“智力小测验”,而这只不过是驯兽师向它下达“指令”的结果。
    不断怀孕使女王看起来“像一只肥壮的老虎,”吉尔告诉我们,“要适应牢笼生活,忍受鞭斥和偶尔的猛击。有时驯兽者也会很不小心,过了分寸”。

    汉字详情

    xùn [xun]
    部首: 320
    笔画: 6
    五笔: CKH
    仓颉: NMLLL
    四角: 72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马,川声。本义:马驯服)

    (2) 同本义。亦指鸟兽驯服

    驯,马训也。——《说文》

    养野鸟兽使服谓之训。——《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驯,性行调顺也。——《字林》

    乃驾驯駮之驷。——《史记·司马相如传》

    南越献驯象。——《汉书·武帝纪》

    马先驯而后求良。——《淮南子》

    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唐· 韩愈《送惠师》

    (3) 又如:驯兽(驯服之兽);驯雉(驯顺的雉);驯禽(驯养的禽鸟);驯鹿(驯养的鹿);驯乌(驯顺的乌鸦);驯象(驯养的象)

    (4) 泛指顺服

    能明驯德。——《史记·五帝纪》

    驯至其道。——《易·坤》

    驯行孝谨。——《史记·万石君传》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宋· 苏轼《放鹤亭记》

    (5) 又如:驯良;驯顺(驯服和顺);驯狎(驯顺可亲近);驯懦(驯服懦弱);驯警(驯顺而有警觉);驯粗(驯服而有野性)

    (6) 熟悉

    汉儿刍秣久,相驯通语言。—— 清· 施闰章《新都戍》

    (7) 又如:驯悉(熟悉)

    (8) 善良

    知恶政之不可久,则虽苛烦之法,自可调之使驯。——清· 王夫之《宋论》

    (9) 又如:驯谨(善良谨慎);驯行(善良的行为)

    动词

    (1) 使驯服;使和顺

    龙驹之子,方乃驯驾,所以此国多出善马。——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2) 又如:驯驾(训练驾车);驯兽(使兽驯顺)

    (3) 解释

    又以先王之书,驯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墨子》

    副词

    (1) 逐渐地,循序渐进

    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说苑》

    (2) 又如:驯致(顺其自然而逐渐达到;顺应情致的自然发展);驯增(逐渐增加)

    英文翻译

    tame, docile, obed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eon4 seon4

    宋本广韵

    shòu [shou]
    部首: 213
    笔画: 11
    五笔: ULGK
    五行:
    仓颉: CWM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2)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兽,守备者。——《说文》

    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

    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

    大兽公之。——《周礼·兽人》

    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

    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

    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

    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

    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

    (4) 干肉

    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

    (5) 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

    形容词

    (1) 比喻野蛮、残忍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2) 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

    (3) 兽形的 。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英文翻译

    beast, animal; b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