騑骖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拉车的四匹马中在辕外的两匹马。
泛指拉车的马。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騑驂倦路,再寝再兴。”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騑驂而欲行,纷紜而戒道。” 宋 叶适 《曾晦之挽词》诗:“交游盛处失騑驂,笔砚穷时綰碧蓝。”
引证解释
⒈ 指拉车的四匹马中在辕外的两匹马。
⒉ 泛指拉车的马。
引三国魏曹植《应诏诗》:“騑驂倦路,再寝再兴。”
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騑驂而欲行,纷紜而戒道。”
宋叶适《曾晦之挽词》诗:“交游盛处失騑驂,笔砚穷时綰碧蓝。”
騑骖的网络释义
騑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非声。本义:旁马)
(2) 同本义。古代驾车的马,在中间的叫服,在两旁的叫騑,也叫骖
“骖旁马。——《说文》。按,驾三马曰骖,中一马曰驾,旁两马曰騑也。”
在左骖马轭上。——《续汉书·舆服志》。注:“马在中曰服,在外曰騑。騑亦名骖。”
郑公子騑字子驷。——《左传·襄公八年》
俨骖騑于上路。——王勃《滕王阁序》
(3) 又如:蚍(騑马和服马。泛指驾车的马);騑驾(有旁马的车驾);騑骖(四马车驾中在辕外的两匹马)
(4) 泛指马 。如:騑驹(小马);騑辔(马缰)
(5) 三岁的马
马二岁曰驹,马三岁曰騑。——《本草纲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客英字典] fu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霏 | 芳非 | 滂 | 微合 | 平聲 | 微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pʰĭwəi | phyoi/phvo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参声。本义: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
(2) 同本义
骖,驾三马也。——《说文》
载骖载驷。——《诗·小雅·采菽》
(3) 又如:骖驾(三匹马驾的车子)
(4) 驾车时在两边的马
两骖如舞。——《诗·郑风·大叔于田》
两骖列,两服入厩。——《荀子·哀公》
左骖殪兮右刃伤。——《楚辞·九歌·国殇》
停骖遥望独徘徊。——《三国演义》
(5) 又如:骖服(驾车的马匹。在两旁的称骖马,在中间驾车辕的称服马);骖靳(比喻先后相随)
(6) 马 。如:骖驹(小马)
动词
(1) 乘。驾驭
而使职骖乘。——《左传·文公十八年》。注:“陪乘也。”
(2) 又如:骖仆(陪乘之人和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