騑騑

fēi fēi [ fei fei]
注音 ㄈㄟ ㄈㄟ

词语释义

马行走不止貌。

词语解释

  1. 马行走不止貌。

    《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 毛 传:“騑騑,行不止之貌。” 唐 张说 《破阵乐》:“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 明 汪廷讷 《种玉记·捷报》:“騑騑駟马,愁他道长。纷纷矢石,愁他战场。” 清 李调元 《送吴寿庭观察伴送魁制军解任进京》诗:“暂送褰帷上帝京,騑騑四牡又遄征。”

引证解释

⒈ 马行走不止貌。

《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
毛传:“騑騑,行不止之貌。”
唐张说《破阵乐》:“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
明汪廷讷《种玉记·捷报》:“騑騑駟马,愁他道长。纷纷矢石,愁他战场。”
清李调元《送吴寿庭观察伴送魁制军解任进京》诗:“暂送褰帷上帝京,騑騑四牡又遄征。”

騑騑的国语词典

马不停蹄,向前急行的样子。

汉字详情

fēi [fei]
部首: 1004
笔画: 18
五笔: CDJD
仓颉: SFLMY
四角: 713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非声。本义:旁马)

(2) 同本义。古代驾车的马,在中间的叫服,在两旁的叫騑,也叫骖

“骖旁马。——《说文》。按,驾三马曰骖,中一马曰驾,旁两马曰騑也。”

在左骖马轭上。——《续汉书·舆服志》。注:“马在中曰服,在外曰騑。騑亦名骖。”

郑公子騑字子驷。——《左传·襄公八年》

俨骖騑于上路。——王勃《滕王阁序》

(3) 又如:蚍(騑马和服马。泛指驾车的马);騑驾(有旁马的车驾);騑骖(四马车驾中在辕外的两匹马)

(4) 泛指马 。如:騑驹(小马);騑辔(马缰)

(5) 三岁的马

马二岁曰驹,马三岁曰騑。——《本草纲目》

英文翻译

horse; run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客英字典] f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əiphyoi/phvoi
fēi [fei]
部首: 1004
笔画: 18
五笔: CDJD
仓颉: SFLMY
四角: 713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非声。本义:旁马)

(2) 同本义。古代驾车的马,在中间的叫服,在两旁的叫騑,也叫骖

“骖旁马。——《说文》。按,驾三马曰骖,中一马曰驾,旁两马曰騑也。”

在左骖马轭上。——《续汉书·舆服志》。注:“马在中曰服,在外曰騑。騑亦名骖。”

郑公子騑字子驷。——《左传·襄公八年》

俨骖騑于上路。——王勃《滕王阁序》

(3) 又如:蚍(騑马和服马。泛指驾车的马);騑驾(有旁马的车驾);騑骖(四马车驾中在辕外的两匹马)

(4) 泛指马 。如:騑驹(小马);騑辔(马缰)

(5) 三岁的马

马二岁曰驹,马三岁曰騑。——《本草纲目》

英文翻译

horse; run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客英字典] f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əiphyoi/phv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