騑辔

fēi pèi [ fei pei]
繁体 騑轡
注音 ㄈㄟ ㄆㄟˋ

词语释义

指马缰。

词语解释

  1. 指马缰。

    《楚辞·九辩》:“擥騑轡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揽騑轡以抗策,悵盘桓而不能去。”

引证解释

⒈ 指马缰。

《楚辞·九辩》:“擥騑轡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揽騑轡以抗策,悵盘桓而不能去。”

汉字详情

fēi [fei]
部首: 1004
笔画: 18
五笔: CDJD
仓颉: SFLMY
四角: 713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非声。本义:旁马)

(2) 同本义。古代驾车的马,在中间的叫服,在两旁的叫騑,也叫骖

“骖旁马。——《说文》。按,驾三马曰骖,中一马曰驾,旁两马曰騑也。”

在左骖马轭上。——《续汉书·舆服志》。注:“马在中曰服,在外曰騑。騑亦名骖。”

郑公子騑字子驷。——《左传·襄公八年》

俨骖騑于上路。——王勃《滕王阁序》

(3) 又如:蚍(騑马和服马。泛指驾车的马);騑驾(有旁马的车驾);騑骖(四马车驾中在辕外的两匹马)

(4) 泛指马 。如:騑驹(小马);騑辔(马缰)

(5) 三岁的马

马二岁曰驹,马三岁曰騑。——《本草纲目》

英文翻译

horse; run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客英字典] f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pʰĭwəiphyoi/phvoi
pèi [pei]
部首: 405
笔画: 13
五笔: XLXK
五行:
仓颉: VMR
四角: 22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丝,从軎。从丝,与绳索有关。軎: wèi,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制圆筒状物,上有穿口,用以纳辖。本义: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2) 同本义

辔,马縻也。——《说文》

执辔如组。——《诗·邶风·简兮》

执策分辔。——《礼记·曲礼》。疏:“御马索也。”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或揽辔寒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辔勒(控制马的缰绳和口勒);辔衔(马缰绳和马嚼子);辔策(御马的缰绳和马鞭);辔靷(御马的缰绳和引车前行的皮带)

(4) 借指马 。如:辔兜(马的头盔)

(5) 牵;驾驭 。如:辔马(牵马;驭马)

(6) 喻法令 。从辔(遵循法令)

英文翻译

bridle of horse, reins

方言集汇

◎ 粤语:bei3
◎ 潮州话:bi3

宋本广韵

騑辔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