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誉

yǐn yù [ yin yu]
繁体 飲譽
注音 一ㄣˇ ㄩˋ

词语释义

饮誉 yǐnyù

(1) 享有很高荣誉;受到广泛赞扬

他的歌饮誉流行歌坛
well-known

词语解释

  1. 享有声誉。

    《花城》1980年第7期:“当时他管物价,后来发觉有的地方为了卸包袱连质量优良、饮誉国内外的蝴蝶牌风扇都削了价。”

引证解释

⒈ 享有声誉。

《花城》1980年第7期:“当时他管物价,后来发觉有的地方为了卸包袱连质量优良、饮誉国内外的蝴蝶牌风扇都削了价。”

饮誉的网络释义

饮誉

  • 饮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yǐn yù,是享有声誉的意思。
  • 饮誉造句

    常州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等饮誉全国。
    平湖西瓜号称“江南第一瓜”饮誉江、浙、沪,蜚声港澳,而平湖特有的“三白瓜”、“马铃瓜”闻名遐迩,在中国南方曾畅销半个多世纪。
    神湾盛产的菠萝、禾虫等远近驰名,饮誉东南亚,进而带动了神湾的特色农业和水果工业。
    生产当代经典产品、永久计时装置的瑞士表厂,饮誉全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烹饪饮誉世界。
    如果再考虑到这些企业的成长背景——从曾经的籍籍无名、艰辛创业,到如今饮誉全球、裨益国家与社会的华丽转型——我们心中就油然生出一份厚重的敬意。
    黄志达饮誉设计界的同时,也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农产品特产茶油、茶叶饮誉海内外。
    雷氏世代皆通歧黄之术,名家辈出,恫瘝在抱,故能饮誉巴蜀,非偶然也。
    三毛这位饮誉文坛的作家,她的散文,以其对生活、对亲人、对祖国的绵绵深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以闻名千古的濯锦之江冠名的锦江区,自唐宋以来,便因“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而饮誉川西,文化底蕴十分厚重。
    方去疾先生兼收并蓄,篆刻熔诏版、凿印于一炉,年及弱冠已饮誉海上印坛。
    而内画壶作为精致小摆件,瑰丽珍奇,早在十九世纪末即饮誉世界,备受青睐。
    他的女儿,芳名明慧,名实相副,以美艳聪慧饮誉于宗室之中。
    凤都市,虽然坐落于华夏西南地区,但却是极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淳厚,堪称饮誉国际的大都市。

    汉字详情

    yǐn,yìn [yin,yin]
    部首: 328
    笔画: 7
    五笔: QNQW
    五行:
    仓颉: NVNO
    四角: 27782

    详细解释

    yǐ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小篆演变为“飲”,隶书作“饮”。本义:喝)

    (2) 同本义。有时特指喝酒

    飮,飮也。——《说文》。今隶作饮。

    君子以饮食宴乐。——《易·需》。虞注:“水流入口为饮。”

    饮酒浆饮,俟于东房。——《仪礼·公食礼》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子反受而饮之。——《韩非子·十过》

    项王即日因留 沛公与饮。——《史记》

    (3) 又如:豪饮(放量饮酒);饮水茹藻(喝泠水吃淡味食品。喻处境艰难或内心抑郁之情);饮茶;一饮而尽;饮水(喝水)

    (4) 含;忍

    耕男饐妇猛一省,髑髅饮冤死犹警。——清· 贝青乔《哀甬乐》

    (5) 又如:饮恨而终(含恨而死);饮冤(含冤);饮默(忍着不吭声);饮气(忍气)

    (6) 隐没;藏匿。通“隐”

    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汉书·游侠朱家传》

    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闻?——《后汉书·蔡邕传》

    (7) 又如:饮章(匿名的奏章)

    名词

    (1) 酒

    辨四饮之物。——《周礼·酒正》

    (2) 又如:饮徒(酒友,酒徒);饮豪(指酒量极大);饮令(酒令)

    (3) 统指饮食 。如:饮馔(饮食);饮食男女(指食色之欲);饮局(饭局、酒宴)

    (4) 饮料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吕氏春秋·权勋》

    (5) 又如:冷饮;热饮

    (6) 另见 yìn

    yìn

    动词

    (1) 把水给人或牲畜喝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饮羊(指羊贩让羊多饮水,增加其体重以牟利。后引申为欺诈牟利);饮水(给牲口喝水);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3) 用酒食款待

    中军置酒饮归客。——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又如:饮客(用酒食款待客人);饮劳(以酒食慰劳)

    (5) 另见( yǐn)

    英文翻译

    drink; swallow; kind of dr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am2 jam3

    宋本广韵

    [yu]
    部首: 713
    笔画: 13
    五笔: IWY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CYMR
    四角: 90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舆 (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2) 同本义

    誉,偁也。——《说文》

    誉名美也。——《墨子经》

    状古述今曰誉。——《周书·谥法》

    君子不以口誉人。——《礼记·表记》

    佞誉诬谀。——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誉之则以为忧。——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誉人(称赞人);誉谀(歌颂阿谀);誉叹(赞叹)

    (4) 通“举” 。推荐

    更相荐誉。——《汉书·贾捐之传》

    而列士不誉。——《汉书·匡衡传》

    先时荐誉。——《后汉书·宦者传论》

    名词

    (1) 荣誉,美名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则燕则誉。——《礼记·射义》。注:“言国安则有名誉。”

    誉辅其赏,毁随其罚。——《韩非子》

    (2) 又如:誉望(名望)

    (3) 通“与” 。同类

    交众誉多。——《管子·明法》

    莫不亲誉。——《荀子·议兵》

    推类接誉。——《荀子·臣道》

    英文翻译

    fame, reputation;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