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霞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餐食日霞。指修仙学道。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列仙传》 陵阳子 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封者七十帝, 轩皇 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黄节 注:“《楚辞》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唐 马戴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诗:“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嵇中散》:“少无适俗韵,早有餐霞愿。”
引证解释
⒈ 餐食日霞。指修仙学道。
引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列仙传》陵阳子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
三国魏曹植《驱车篇》:“封者七十帝, 轩皇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黄节注:“《楚辞》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唐马戴《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诗:“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明张居正《七贤咏·嵇中散》:“少无适俗韵,早有餐霞愿。”
餐霞的国语词典
一种道家修炼的方术。清晨迎霞行吐纳之气,以朝霞为食。
餐霞的网络释义
餐霞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
)声。本义:吃)(2) 同本义
餐,吞也。——《说文》
餐,食也。——《广雅》
相谒而餐。——《方言一》。注:“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魏风·伐檀》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帝纪》
(3) 又如:进餐;会餐;野餐;就餐;聚餐;餐玉(吞食玉屑。古时认为服食玉屑可以延寿)
(4) 吞食
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汉· 枚乘《七发》
名词
(1) 饮食,食物
令其裨将传餐。——《汉书·韩信传》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2) 又如:餐卫(指饮食调养);早中晚三餐;素餐;中餐;西餐;夜餐
(3) ∶一顿饭叫一餐 。如:一日三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沙头角腔] con1 [东莞腔] con1 [陆丰腔] con1 [宝安腔] con1 [梅县腔] con1 [客英字典] c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餐 | 七安 | 清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chan/c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叚(
)声。本义:早晚的彩云) 同本义霞,赤云气也。——《说文新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失向来之烟霞。
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霞举飞升(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拥,飞升天界;亦指腾云驾雾);云霞(云彩);霞彩(云霞的彩光)
形容词
(1) 指像霞一样美丽的光彩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南朝宋· 鲍照《登庐山望石门》
(2) 又如:霞石(赤色的岩石);霞帔(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类似披肩,文有霞彩)
(3) 通“遐”。遥远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楚辞·屈原·远游》
霞区两借寇,贪泉一举巵。——南朝梁· 何逊《哭吴兴柳恽》
(4) 又如:霞志(高远的志向);霞区(边远之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2 [客英字典] ha2 [客语拼音字汇] ha2 [台湾四县腔] ha2 [宝安腔] ha2 [梅县腔] ha2 [东莞腔] ha2
◎ 潮州话:hia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遐 | 胡加 | 匣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ghra/hea | ɣ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