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毡苏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 苏武 。
汉武帝 遣 苏武 使 匈奴 , 匈奴 扣留 苏武 ,迫降。 武 不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武 置大窖中,絶不饮食。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 以为神,徙置 北海 上无人处,使放牧公羊,表示须“羝乳乃得归”。 苏武 “杖 汉 节牧羊”,吃尽辛苦,历十九年而归 汉 。 汉 仅拜为典属国,不久又免官。事见《汉书·苏武传》。 宋 苏轼 《次前韵送刘景文》:“尔来又见三黜 柳 ,共此煖热餐氊 苏 。”
引证解释
⒈ 指苏武。汉武帝遣苏武使匈奴,匈奴扣留苏武,迫降。 武不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絶不饮食。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徙置北海上无人处,使放牧公羊,表示须“羝乳乃得归”。 苏武 “杖汉节牧羊”,吃尽辛苦,历十九年而归汉。汉仅拜为典属国,不久又免官。事见《汉书·苏武传》。
引宋苏轼《次前韵送刘景文》:“尔来又见三黜柳,共此煖热餐氊苏。”
餐毡苏的网络释义
餐毡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
)声。本义:吃)(2) 同本义
餐,吞也。——《说文》
餐,食也。——《广雅》
相谒而餐。——《方言一》。注:“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魏风·伐檀》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帝纪》
(3) 又如:进餐;会餐;野餐;就餐;聚餐;餐玉(吞食玉屑。古时认为服食玉屑可以延寿)
(4) 吞食
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汉· 枚乘《七发》
名词
(1) 饮食,食物
令其裨将传餐。——《汉书·韩信传》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2) 又如:餐卫(指饮食调养);早中晚三餐;素餐;中餐;西餐;夜餐
(3) ∶一顿饭叫一餐 。如:一日三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沙头角腔] con1 [东莞腔] con1 [陆丰腔] con1 [宝安腔] con1 [梅县腔] con1 [客英字典] c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餐 | 七安 | 清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chan/c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氈,撚毛也。——《说文》
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周礼·天官·掌皮》
(2) 又如:毡单(毡垫);毡布(指毛织成的布);毡车(以毛毡为篷的车子);毡衫(毡制的衣衫);毡屋(即毡帐);毡席(毡制的铺垫用具);毡帽(毡制的帽子);毡毯(毛毡制成的毯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稣(
)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2) 同本义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嫩叶古用以调味,种子可榨油。如:苏子(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3) 柴草
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
(4) 须状下垂的饰物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苏维埃的简称 。如:苏区
(6) 江苏省的简称 。如:苏剧
(7) 苏州市的简称 。如:苏杭(苏州和杭州的并称);苏裱(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8) 原苏联国名 。如:中苏关系
(9) 姓
动词
(1) 更生
死而复生谓之苏。——《小尔雅·广名》
苏,俗作甦。——《集韵》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
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
震苏苏。——《易·震卦》
傒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
蛰虫昭苏。——《礼记·乐记》
苏世独立。——《楚辞·九章·橘颂》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息(再生滋长);苏生(苏醒;复活);苏更(复活;苏醒);苏复(恢复)“穌”
动词
(1)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
(3) 割草;取草
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天运》
(4) 引申为取
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
(5) 困顿后获得休息 。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
(6) 拯救;解救 。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2) “噜囌”(
),即“噜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