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闲来坐静,闷来游访,寻仙问道,餐松啖柏。”
成语用法
餐松啖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飡松啖柏”。以松柏的叶实充饥。形容修仙学道者超尘脱俗的生活。
引元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闲来坐静,闷来游访,寻仙问道,飡松啖柏。”
明无名氏《广成子》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止不过熬虀受淡,飡松啖柏,有何好处也。”
餐松啖柏的国语词典
以松柏的果实为食。形容超脱尘俗。元.戴善甫《翫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闲来坐静,闷来游访,寻仙问道,餐松啖柏。」《孤本元明杂剧.破天阵.头折》:「俺奉道坐静,游方寻仙,餐松啖柏,翫水游山。」也作「餐松食柏」。
餐松啖柏的网络释义
餐松啖柏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
)声。本义:吃)(2) 同本义
餐,吞也。——《说文》
餐,食也。——《广雅》
相谒而餐。——《方言一》。注:“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魏风·伐檀》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帝纪》
(3) 又如:进餐;会餐;野餐;就餐;聚餐;餐玉(吞食玉屑。古时认为服食玉屑可以延寿)
(4) 吞食
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汉· 枚乘《七发》
名词
(1) 饮食,食物
令其裨将传餐。——《汉书·韩信传》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2) 又如:餐卫(指饮食调养);早中晚三餐;素餐;中餐;西餐;夜餐
(3) ∶一顿饭叫一餐 。如:一日三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沙头角腔] con1 [东莞腔] con1 [陆丰腔] con1 [宝安腔] con1 [梅县腔] con1 [客英字典] c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餐 | 七安 | 清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chan/c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2)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形容词
(1) 发乱;乱发貌
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唐· 陆龟蒙《自怜赋》
(2) 不紧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 王建《宫词》
(3) 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
(4) 不坚实 。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
(5) 经济宽裕 。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
(6) 不中用
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 汤显祖《南柯记》
(7) 慢 。围棋术语
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 徐铉《围棋义例》
名词
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如:肉松;鱼松;鸡松
动词
使松弛 。如:松松螺丝;松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cung2 sung1 [陆丰腔] ciung3 [梅县腔] ciung2 [宝安腔] ciung2 cung2 [客英字典] sung1 [海陆丰腔] c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qiung2 [沙头角腔] ciung2 [台湾四县腔] ciung2
◎ 潮州话:song5(sông) [潮阳]siong5(siông), sêng5(sêng) ,song1(so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松 | 祥容 | 邪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zsyung/szivng | zĭwo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炎声。本义: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2) 同本义
啖,噍啖也。——《说文》
啖,食也。——《广雅》
啖啖常欲人之有。——《荀子·王霸》。注:“并吞之貌。”
啖函启化。——《太玄·玄莹》。注:“含也。”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 苏轼《食荔枝二首》
茹啖其草木之荑实。——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啖蔗(吃甘蔗,愈吃愈甜。比喻渐入佳境);啖啖(贪吃的样子);啖指咬舌(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4) 给吃
吉妇取枣以啖 吉。——《汉书·王吉传》
先生…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将炙啖朱亥。—— 唐· 李白《侠客行》
(5) 又如:啖养(饲养);啖虎(餵虎)
(6) 用饵或好象用饵勾引;引诱
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史记·高祖本纪》
(7) 又如:啖围(紧紧包围;引诱并包围);啖以重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am3 [陆丰腔] tam1 [客英字典] jam3 tam3 tan2 [海陆丰腔] tam6 ram3 [客语拼音字汇] tam4 yam2 [台湾四县腔] tam5 jam3 [宝安腔] tam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噉 | 徒敢 | 定 | 談 | 上聲 | 感 | 開口一等 | 談 | 咸 | damx/daam | dʰɑ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白声。本义:木名,柏树,也称“椈”)
(2) 柏科柏木属植物的通称
柏,鞠也。——《说文》
柏,椈。——《尔雅》
鬯臼以椈。——《礼记·杂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 柏属约20种。如:侧柏、圆柏、刺柏、台湾扁柏、福建柏等,常绿树,可供观赏和材用,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4) 柏叶 。如:柏酒(以柏树叶浸泡的酒)
(5) 特指柏台(御史台的别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固称)
俱蟠使下之柏,俱擅乙中之二。——唐· 黄滔《祭陈侍御》
(6) 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
于是江、 黄、 道、 柏方睦于 齐。——《左传》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ak7 [宝安腔] pak7 [梅县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pag5 [海陆丰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陆丰腔] bak7
◎ 潮州话:bêg4 bêh4(pek pe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伯 | 博陌 | 幫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pɐk | prak/pe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