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骑

fēi qí [ fei qi]
繁体 飛騎
注音 ㄈㄟ ㄑ一ˊ

词语释义

快马。 唐禁军名。贞观十二年唐太宗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其兵称'飞骑'。

词语解释

  1. 快马。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飞骑黄金勒,香车翠鈿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时有良医 薛子勉 者,家 芋江 ,距城二十里,病且亟,迺飞骑迎之。”《明史·徐文溥传》:“贡献本有定制,乃无故驰骋飞骑,出入都城,伺察动静。”

  2. 唐 禁军名。

    贞观 十二年 唐太宗 置左右屯营于 玄武门 ,其兵称“飞骑”。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贞观 中,拣材力驍捷善驰射者,谓之‘飞骑’。上出游幸,则衣五色袍,乘六闲马,猛兽皮韉以从。”《旧唐书·职官志三》:“初, 太宗 选飞骑之尤驍健者,别署百骑,以为翊卫之备。 天后 初,加置千骑, 中宗 加置万骑,分为左右营,置使以领之。”《旧唐书·高仙芝传》:“命 仙芝 领飞骑、彉骑及 朔方 、 河西 、 陇右 应赴京兵马,并召募关辅五万人,继 封常清 出 潼关 进讨。”《新唐书·兵志》:“﹝ 贞观 ﹞十二年,始置左右屯营於 玄武门 ,领以诸卫将军,号‘飞骑’。”《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羽林军﹞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大朝会,则周卫阶陛;巡幸,则夹驰道为内仗。”

引证解释

⒈ 快马。

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飞骑黄金勒,香车翠鈿装。”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时有良医薛子勉者,家芋江,距城二十里,病且亟,迺飞骑迎之。”
《明史·徐文溥传》:“贡献本有定制,乃无故驰骋飞骑,出入都城,伺察动静。”

⒉ 唐禁军名。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其兵称“飞骑”。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中,拣材力驍捷善驰射者,谓之‘飞骑’。上出游幸,则衣五色袍,乘六闲马,猛兽皮韉以从。”
《旧唐书·职官志三》:“初, 太宗选飞骑之尤驍健者,别署百骑,以为翊卫之备。 天后初,加置千骑, 中宗加置万骑,分为左右营,置使以领之。”
《旧唐书·高仙芝传》:“命仙芝领飞骑、彉骑及朔方、河西、陇右应赴京兵马,并召募关辅五万人,继封常清出潼关进讨。”
《新唐书·兵志》:“﹝贞观﹞十二年,始置左右屯营於玄武门,领以诸卫将军,号‘飞骑’。”
《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羽林军﹞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大朝会,则周卫阶陛;巡幸,则夹驰道为内仗。”

飞骑的网络释义

飞骑 (古代军事建制)

  • 飞骑,唐代羽林军军士之名。直到唐末﹐六军虽一直存在﹐也仍然领兵﹐但和过去一样﹐所有禁军(包括后来的神策军)都是商人富户的荫庇场所﹐不堪一战。
  • 飞骑 (汉语词汇)

  • 飞骑,汉语词汇。
  • 拼音: fēi qí
  • 释义:1、快马。2. 唐 禁军名。 贞观 十二年 唐太宗 置左右屯营于 玄武门 ,其兵称“飞骑”。
  • 飞骑造句

    可是,一连冲出五个大将,都被张飞挑落马下,张飞骑着青鬃兽,绕圈狂笑,“黄巾军,人数虽多,不过一群土鸡瓦狗罢了,就没有个像样的吗?哇呀呀……”。
    前文中有交代,这使狮子吞头刀的正是虎威军飞骑将军张辽。
    在影片高潮段落“芳林嫂被押刑场、刘洪飞骑相救”的一场戏中,为了能自如骑马飞奔,曹会渠苦练骑马技术。
    的元气秘法,飞骑甚至可以披挂骑甲,再驮载一名全副武装的修士,进行长距离的飞行战斗。
    时云领飞骑营,精锐冠于江淮,众军欲截之,云饬令归营,皆不敢相阻,声威至此矣。
    玄老说完,猛然回头看向了雷厉,雷洪这边,几只飞骑之上的阵营里,玄老聚精凝神的搜寻。
    见到这支军队,我仿佛看到书上记载的秦朝飞骑,腰悬人头,闻战则喜,个个悍不畏死!
    岳飞骑在马上,百思莫解,又想着皇上既立志中兴,如何身边聚拢的竟是这样一班蠢物!于是仰头长叹。
    把铁毅高兴坏了,轻骑简从,不食不休,飞骑几百里亲迎到上党潞县。
    雨中飞骑驰骋似驱风雷,横刀跃马如入无人之境。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汉字详情

    fēi [fei]
    部首: 309
    笔画: 3
    五笔: NU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O
    四角: 12013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2) 同本义

    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明珠弹于飞肉。——《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鸟倦飞而知还。——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4) 泛指飞翔

    飞龙在天。——《易·乾》

    彗孛飞流。——《汉书·天文志》。注:“绝迹而去也。”

    (5) 又如:飞虫(能飞的昆虫类);飞蝗(指善飞的蝗虫);飞鱼钩(叉鱼的钩子)

    (6) 物体随风在空中飘游浮荡

    桃李阴阴柳絮飞。——唐· 王维《酬部给事》

    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飞渡江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飞絮(空中飘摇的柳絮);飞天光棍(手段高强的地痞无赖);飞火(爆竹的声音与火光);飞星(流星般迅疾)

    (8) 矿物药或颜料,研成细末,置于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

    这些颜色,咱们淘澄飞跌着。——《红楼梦》

    形容词

    (1) 疾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夜飞渡镜湖月。——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飞风(迅速;飞快);飞云掣电(形容迅疾);飞骑(像飞一般奔驰的马);飞报(迅速报告);飞递(迅速递送);飞札(飞速写成的信件或诗笺)

    (3) 没有根据的

    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后汉书·梁松传》

    (4) 又如:飞飞扬扬(议论纷纷);飞扎(凭空陷害;敲诈勒索);飞言(没有根据的话。同飞语、蜚语、流言)

    (5) 不具姓名的

    飞书者,无根而至若飞来也。——《后汉书·梁松传》注

    (6) 又如:飞书(不具姓名的书信。即匿名信);飞章(不具姓名而诬害他人的书信。同飞书);飞条(匿名信。同飞书)

    (7) 意外的 。如:飞灾(意外的灾祸);飞变(报告紧急事变的文书);飞祸(意外之灾祸。也作飞来祸、飞来横祸、飞殃走祸、飞灾横祸);飞谤(意料之外所传出的诽谤之言)

    (8) 凌空,高

    燕巢于飞幕之上。——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又如:飞陛(高耸的台阶);飞观(飞阁,高耸的楼观)

    (10) 通“肥”( féi)。肌肉丰满

    文君为我端著兮,利飞遁以保名。——《后汉书·张衡传》

    飞遁离俗。——曹植《七启》

    名词

    (1) 禽鸟和有翅的小虫 。如:飞潜(飞禽和水生动物);飞肉(指鸟);飞走(飞禽与走游);飞翮(指鸟);飞虫(飞鸟的别称)

    (2) 奔驰的马

    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汉书》。颜师古注引 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也。

    (3) 飞星,流星的一种

    彗孛飞流。——《汉书》

    副词

    表示程度,相当于“很”、“极” 。如:农民们说话是飞灵的飞红(鲜红,通红);飞利(非常锋利);飞智(突然产生的念头或智谋)

    英文翻译

    fly; go quickly; dart;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 潮州话:bue1 hui1 (pue hui)

    宋本广韵

    [qi]
    部首: 320
    笔画: 11
    五笔: CD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KMR
    四角: 741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奇声。本义:跨马)

    (2) 同本义

    骑,跨马也。——《说文》

    步骑罗些。——《楚辞·招魂》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其子好骑。——《淮南子·人间训》

    骑大马。——明· 刘基《卖柑者言》

    骑马挟矢。——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骑射(骑马射箭);骑寇(骑马入侵的贼寇,也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鄙称);骑猎(骑马打猎);骑战(骑马打仗)

    (4) 跨于物上或两边叫骑,跨坐

    不骑衡。——《史记·袁盎传》

    (5) 又如:骑两头马(比喻两头观望,看风向);骑鲸(乘鲸;借指死亡或隐遁);骑驴觅驴(是说忘记自己已有又向外追求);骑鹤上扬州(比喻妄想、奢望)

    (6) 跨越

    爽气收回骑月雨,快风散尽满天云。——宋· 陆游《村社祷晴有应》

    名词

    (1) 马

    前有车骑。——《礼记·曲礼》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乐府诗集·木兰诗》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坐骑(供人骑的马);车骑(车和马)

    (3) 骑兵;骑马的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 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宦骑与黄门附马。——《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

    宦骑亡。

    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骑邑(骑士的居邑);轻骑(轻装的骑兵);骁骑(勇猛的骑兵);骑军(骑兵部队);骑操(骑兵操练)

    (6) 侍从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

    量词

    (1) 用于马,相当于“匹”

    挣下一头牛儿,一骑马儿。——《醒世恒言》

    (2) &X({jì}) 一人一马的合称

    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东方千余骑。——《乐府诗集·陌上桑》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诗

    贼二十余骑。——明· 魏禧《大铁椎传》

    英文翻译

    ride horseback; mount; cavalry

    方言集汇

    ◎ 粤语:ke4 kei4
    ◎ 潮州话:kia5 ki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