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载途

fēng xuě zài tú [feng xue zai tu]

词语释义

风雪载途,如字面意思,风雪:形容气候非常恶劣。载途:用以形容路途中承载太多的艰辛。

汉字详情

fēng [feng]
部首: 410
笔画: 4
五笔: M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K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xuě [xue]
部首: 802
笔画: 11
五笔: F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BSM
四角: 101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雨,从彗,彗( 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2) 同本义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礼记·月令》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3)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形容词

(1) 借喻白色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唐·杜牧《鹭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 又如:雪厾(白银);雪练(色泽像雪白的绢一样);雪花银(白银);雪肌(白细如雪的肌肤);雪色(白色)

形容词

(1) 比喻高洁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宋· 杨万里诗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唐·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2) 又如:雪格(比喻高洁的品格);雪淡(态度淡漠,不热心)

(3) 姓

动词

(1) 下雪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世说新语》

(2) 又如:雪夜访普(宋太祖赵匡胤曾于雪夜到大臣赵普家商谈国事的故事);雪峰(积雪的山峰);雪云(降雪的阴云)

(3) 洗刷,昭雪

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淮南子·氾论》

(4) 又如:雪正(昭雪更正);雪谤(洗雪污蔑之词)

(5) 擦净;揩干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韩非子》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唐·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6) 又如:雪泣(揩拭眼泪);雪除(清除);雪烦(消除烦闷);雪涕(拭泪);雪桃(拭桃)

英文翻译

snow; wipe away shame, avenge

方言集汇

◎ 粤语:syu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et7 [宝安腔]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客英字典] siet7 [客语拼音字汇] xiad5 [梅县腔] siet7 [台湾四县腔] siet7 [东莞腔] set7 [陆丰腔] siat7
◎ 潮州话:so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絕薛A合入聲合口三等仙Asyet/svetsĭwɛt
zǎi,zài [zai]
部首: 405
笔画: 10
五笔: FALK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IKQ
四角: 43550

详细解释

zǎi

名词

(1)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夏曰岁, 商曰祀, 周曰年, 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 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2) 又如:载祀(年)

动词

(1)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2) 又如:登载(在报刊上印出);刊载(在报纸刊物上登载);记载(把事情写下来);附载(附带记录);转载(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连载(连续刊载);载列(记载)

(3) 描绘

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鶡冠子》

(4) 另见 zài

zài

动词

(1) (形声。本义:乘坐)

(2) 同本义

载,乘也。——《说文》

载鬼一车。——《易·暌》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诗·小雅·縣蛮》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史记》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载以来。——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搭载;载舟(乘船);载车(乘车)

(4) 用车船装运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易·大有》

多载资粮。——《资治通鉴》

载燥荻枯柴。

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载客;载货;过载(超载;转装到另一运输工具上);装载(用运输工具装);载送(以车运送)

(6) 承载;负担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7) 又如:载地(承载大地);载福(承受福祉);载舟覆舟(以民心向背喻水,帝王为舟,水可载舟覆舟,以此来警戒帝王须随时注意民心向背)

(8) 担任,担负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韩非子》

(9) 又如:载负(担负,承受)

(10) 施行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形势》

(11) 陈设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大雅》

(12) 又如:载牲(陈设牺牲,准备祭祀)

(13) 处;登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14) 祭祀

癸卯,大哭殇祀而载。——《穆天子传》

(15) 又如:载璧(祭祀时所用的璧玉);载社(祭祀社庙)

(16) 开始

春日载阳。——《诗·豳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晋· 陶潜《停云》

(17) 装饰

载以银锡。——《淮南子》

(18) 词缀。嵌在动词前边

载欣载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 又如:载歌载舞

(20) 充满

厥声载路。——《诗·大雅·生民》

号泣载道。——《明史》

(21) 又如:载路(满路);载途(满路);载地(充满大地);载欢(充满欢乐)

名词

(1) 车、船等交通工具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书·益稷》

(2) 所装运的物件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

(3) 又如:重载;装载

(4) 事;事业

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书·舜典》

(1) 又,且

巩顿首载拜。——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2) 又如:载拜(再拜)

量词

(1) 一车所载的容量为一载

稽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穆天子传》

(2) 少数民族的计量单位。四十两为一载

度用手,量用箩,以四十两为一载。论两不论斤。——明· 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3) 另见 zǎi

英文翻译

load; carry; transport, convey

方言集汇

◎ 粤语:zoi2 zoi3
◎ 潮州话:zai3 zai2

宋本广韵

[tu]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WTPI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OMD
四角: 383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余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途轨(路途);途辙(路上之车迹);途毙(因贫病冻饿而死在道路上);途说(道途之说);途陌(道路);途水(取道水路);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4) 生涯,经历。仕途 。如:宦途;前途远大;途穷(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5) 职位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6) 途径;路子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盐铁论·本议》

(7) 又如:途程(方法,办法);途途是道(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英文翻译

way, road, path, journey; cours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沙头角腔] tu2 [陆丰腔] tu3 [宝安腔] tu2 [东莞腔] tu2 [梅县腔] tu2 tu5 [客英字典] tu2 [客语拼音字汇] t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同都平聲開口一等do/dud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