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

fēng yān [ feng yan]
繁体 風煙
注音 ㄈㄥ 一ㄢ

词语释义

风烟 fēngyān

(1)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mist and clouds

词语解释

  1. 风与烟;风与尘。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南朝 梁 吴均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浄,天山共色。” 唐 寒山 《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

  2. 景象;风光。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 唐 白居易 《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宋 刘过 《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 宋 张耒 《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

  3. 犹风尘,尘世。

    宋 苏舜钦 《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 明 王世贞 《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

  4. 指战乱、战火。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气象,万里絶风烟。” 明 许承钦 《白沟河》诗:“ 辽 宋 曾戎马,风烟十六州。”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万军重入 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引证解释

⒈ 风与烟;风与尘。

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浄,天山共色。”
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

⒉ 景象;风光。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
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宋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
宋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

⒊ 犹风尘,尘世。

宋苏舜钦《扬州城南延宾亭》诗:“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
明王世贞《自燕中来者云斥逐轻薄朝士殆尽赋此解嘲》诗:“争道误一叱,中谗堕风烟。”

⒋ 指战乱、战火。

唐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四郊增气象,万里絶风烟。”
明许承钦《白沟河》诗:“辽宋曾戎马,风烟十六州。”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风烟的国语词典

风景。

如:「远望群山,风烟万里。」

风烟的网络释义

风烟

  • 风烟,汉语词汇。
  • 拼音:fēng yān
  • 释义:1、风与烟(或雾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2、指朦胧的景物: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3、犹风尘,尘世。
  • 4、比喻战乱:不管风烟家万里,五更怀里啭歌喉
  • 风烟造句

    几回篇道尽一场风烟,锦瑟弦刻下两段缠绵。
    清平乐,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纳兰容若。
    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冷暖,纸扇墨客回眸间随口的唐诗传了千年,谁能只手书了唐半世风烟,看流云任时间唱不完这清弦,滚滚长江淘尽盛唐诗千篇,多少丹青化长卷颂你在浩浩千古之间,冥冥青天映你逍遥饮花前,任青史轮番转唱唱不完这清弦。
    风烟翠柳,夏花如画。是哪一年的光景中,船头巷陌埠头边,一行人醉笑三千。如今往事散场,旧时人找来,将明媚景致放在浮萍之上,岁暮的风一吹,全破了。
    任凭世间的风烟弥漫,只在一盏茶的柔情里,细数光阴的淡定。
    风筝误,悟了一句情似露珠。谁约我,又在这,风烟处……刘珂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题潼关楼》,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因为惦记,所以不安,因为想念,所以伤感,喜欢远行,转而流连,是因为漫路风烟里,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自己。
    风烟流年,凝心刻爱。独守一份情丝,不诉衷情。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江山北顾,多少风烟。英雄百战,壮士十年。
    长空鹤羽风烟直,碧水鲸文澹冶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瞻望辽西风烟未息,尝胆卧薪保我疆围。
    其时江湖中风烟四起,群雄并举,众多玄功武功高手逐鹿天下,而公认的玄功最高之人一共有四个,分别是东海妖皇、西山妖帝、南天妖王和北泽妖后。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人世风烟梦寐,人欠欠人,皆是无头之债。你侬我侬,不如一阵清风。慕容雪村。

    汉字详情

    fēng [feng]
    部首: 410
    笔画: 4
    五笔: M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K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yān [yan]
    部首: 414
    笔画: 10
    五笔: OLDY
    五行:
    仓颉: FWK
    四角: 96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2) 同本义

    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煙炎之毁熸。——《后汉书·蔡邕传》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烟炎张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烟火邻居(指紧邻);烟扛扛(形容烟雾腾腾的样子);烟爨(炊烟);烟蓬(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烟祀(香烟与祭祀。引申为后代);烟尘(比喻战乱;借指参与战乱的部队);烟井(住户;人家);烟火(火警,火灾);烟焰(烟和火焰);夕烟(黄昏时的烟雾);风烟(随风吹散的烟);油烟;炊烟

    (4) 烟状物;云气;雾气

    草树浮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注:“燥气也。”

    煙埃朦郁。——《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土气也。”

    烟涛微茫。——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之烟霞。

    红烟蔽其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荒烟蔓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烟霞成癖(有游山玩水的癖好);烟雾尘天(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烟霞帐(绘有山水图画的帐帘帏幕);烟缠(缠绵无力);烟锁(烟雾笼罩);烟娇(美女);烟塍(雾气弥漫田塍);烟蓑雨笠(蓑衣和斗笠);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

    (6) 专指鸦片 。如:烟册(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烟犯(栽种、贩售和吸食鸦片烟的罪犯);烟民(旧时指吸食鸦片烟成瘾的老百姓;泛指吸烟者);烟匣(装鸦片膏的盒子);烟毒(吸鸦片烟对人的毒害);烟室(供吸食鸦片烟的房间);烟枪(吸鸦片用的工具)

    动词

    (1) 由于烟的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 。如:烟眼睛

    (2) 通“堙( yīn)”。堵塞

    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墨子·杂守》

    春秋行礼,以共烟祀。——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名词

    (1) 烟草

    菸,草名,别名淡巴菰,一曰菸草。产自吕宋, 明时始入 中国。……采叶干之,切为细丝,可制各种之菸。……字俗借“烟”。——《中华大字典》

    (2) 又如:烟窝(烟斗);烟萝(藤萝一类的植物);烟荷包(装烟丝用的小袋子)

    英文翻译

    smoke, soot; opium; tobacco, cigarettes

    方言集汇

    ◎ 粤语:ji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1 [台湾四县腔] jen1 [东莞腔] jen1 [沙头角腔]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ren1 [宝安腔] jen1 [陆丰腔] jan1
    ◎ 潮州话:ing1(ing) [揭阳]êng1(eng) ,hung1(hu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眞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ʔĭĕnqji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