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

fēng bō [ feng bo]
繁体 風波
注音 ㄈㄥ ㄅㄛ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风波 fēngbō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wave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disturbance

词语解释

  1. 风浪。

    《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惊觉满床月,风波 江 上声。” 巴金 《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参见“ 风浪 ”。

  2. 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

    《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 中国 亦以立。”

  3. 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

    《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玄英 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於风波流落之餘,以蒲柳衰残之质,自循涯分,曷副恩荣。”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4. 比喻纠纷或乱子。

    唐 鲍溶 《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明 高启 《南山有鸟》诗:“ 南山 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西湖佳话·梅屿恨迹》:“妻子初容我娶,及至 小青 进门,便生许大风波,一駡就是三朝四夜,一打就到万紫千红,甚觉难堪。”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 张勋 的‘复辟’。”

  5. 指 风波亭 。滇剧《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 风波 。”参见“ 风波亭 ”。

引证解释

⒈ 风浪。参见“风浪”。

《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唐元稹《江陵三梦》诗:“惊觉满床月,风波江上声。”
巴金《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

⒉ 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

《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中国亦以立。”

⒊ 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

《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玄英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
宋曾巩《谢中书舍人表》:“於风波流落之餘,以蒲柳衰残之质,自循涯分,曷副恩荣。”
洪深《赵阎王》第一幕:“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⒋ 比喻纠纷或乱子。

唐鲍溶《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明高启《南山有鸟》诗:“南山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
《西湖佳话·梅屿恨迹》:“妻子初容我娶,及至小青进门,便生许大风波,一駡就是三朝四夜,一打就到万紫千红,甚觉难堪。”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

⒌ 参见“风波亭”。参见“风波亭”。

指风波亭。滇剧《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风波。”

风波的国语词典

被风所播荡。

风波的网络释义

风波 (鲁迅著短篇小说)

  • 《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 《风波》这篇小说围绕“辫子”的有无展开情节,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变化,在结构上完整地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的程序演进,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写此”,场面不大,个个人物鲜灵生动。小说最后写“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样子,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留下深长的余味,其精警深刻,发人深思。
  • 风波 (汉语词语)

  • 风波是一个词,汉语词汇。
  • 拼音:fēng bō
  • 风浪。比喻纠纷和乱子。
  • 《风波》是1920年鲁迅创作的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呐喊》中。
  • 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
  • 风波造句

    运动员在风波迭起、险象环生的时候,有一根经得起摔打的坚韧的神经。
    经过这次黑函风波,他终于体会到人言可畏的恐怖。
    我一直把他当朋友,经过这次风波,才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为了那块地的归属问题,两乡之间闹了一场风波。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三姑六婆成天来挑拨是非,说这说那,怎能不起风波呢?
    经过村委会出面调解,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最后,一场风波平息了,大家都上了车,皆大欢喜。
    内如平静,外在就会有风波。
    待笔起墨落,平仄交错,情思氤氲凉薄,化作雨,滴下,由点及面,一圈一圈的蔓延,放大,继而掀起一场如潮风波。
    纣王见贾氏坠楼而死,好懊恼,平地风波,悔之不及。
    岳飞虽然屈死风波亭,却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
    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风波。随时保持警觉心,做事要独立,合乎逻辑,合乎自己良心。
    这场盗版风波让他惹上了官司。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随随便便的话却引起了平地风波。
    不作风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间。
    想不到事情一拖,风波又起,真是夜长梦多啊!
    这场风波一直持续了近半个月才平息下来。
    由这件事引起的平地风波至今还未平息。

    汉字详情

    fēng [feng]
    部首: 410
    笔画: 4
    五笔: M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K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bo]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H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DHE
    四角: 34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2) 同本义

    波,水涌流也。——《说文》

    规有摩而水有波。——《韩非子·八说》

    起波涛。——《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

    河渭为之波荡。—— 张衡《西京赋》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文选·王褒·洞箫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 又如:波磔(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波浪形的叫波磔);波查(苦难;折磨);波平如镜(水面平静如镜);波臣为虐(指水灾);波骇(水波激烈动荡。引申为受到震撼);波峭(指岩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后用以形容人物的威仪俊伟有风致)

    (4) 涌流的水;流水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波路(水路;航路);波流(水流;支流);波神(水神)

    (6) 风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 。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轩然大波

    (7) 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

    目流睇而横波。——傅毅《舞赋》

    (8) 又如: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眼睛);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波俏(俏丽)

    动词

    (1) 激荡,起水波

    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2) 又如:波腾(波浪涌起的样子。多比喻众议激烈);波靡(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波荡

    (3) 波及,推而及之。扩散 。又如:波及无辜(牵连到无罪的人);波累(连累;牵累);波害(扩散其害);波扰(波动烦扰)

    (4) 奔;逃跑

    各自波逃,信脚而走。——敦煌本《张义潮变文》

    (5) 又如:波波(劳苦奔波的样子);波波碌碌(奔走忙碌的样子);波逃(逃跑)

    英文翻译

    waves, breakers; undulations

    方言集汇

    ◎ 粤语:bo1
    ◎ 客家话:[梅县腔] bo1 bo5 [宝安腔] bo1 [东莞腔] bo1 [台湾四县腔] bo1 [客语拼音字汇] bo1 [海陆丰腔] bo1 [客英字典] bo1 [沙头角腔] bo1 [陆丰腔] bi1 bo1
    ◎ 潮州话:b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puapu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