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概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风槩”。
1.犹节操。《宋书·蔡兴宗传》:“ 兴宗 幼立风概,家行尤谨,奉宗姑,事寡嫂,养孤兄子,有闻於世。” 清 黄宗羲 《曹氏家录续略序》:“余在 浯溪 四年,钦其风概,肥遯之士盖庶几焉。”
风度气概。
前蜀 贯休 《上孙使君》诗:“ 王演 俗容仪, 崔陵 小风概。”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信 有造 汉 之功,而母早物色之,观其却王孙数言,凛凛烈丈夫风概。”
犹风骨。指诗文所体现的雄健有力的风格。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晋 世风概稍存; 宋 齐 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风槩”。 犹节操。
引《宋书·蔡兴宗传》:“兴宗幼立风概,家行尤谨,奉宗姑,事寡嫂,养孤兄子,有闻於世。”
清黄宗羲《曹氏家录续略序》:“余在浯溪四年,钦其风概,肥遯之士盖庶几焉。”
⒉ 风度气概。
引前蜀贯休《上孙使君》诗:“王演俗容仪, 崔陵小风概。”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信有造汉之功,而母早物色之,观其却王孙数言,凛凛烈丈夫风概。”
⒊ 犹风骨。指诗文所体现的雄健有力的风格。
引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晋世风概稍存; 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
风概的国语词典
风度气概。
风概的网络释义
风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大凡,大概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
)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2) 同本义
同权槩而就衡。——《楚辞·惜誓》
斛甬,正权概。——《礼记·月令》
槩者,平量者也。——《韩非子·外储说》
(3) 又如:概量(概和斗斛等量谷物的器具)
(4) 节操,风度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夫西河魏土……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汉书·杨敞传》附 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概尚(气节);气概(人遇事表现出来的态度、气势)
(6) 景象;状况
故山多药物,胜概(美丽的景象)忆桃源。——唐·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动词
(1) 引申为刮平,不使过量
夫水,徧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盈不求概,似正。——《荀子·宥坐》
而不概于王心邪。——《史记·范雎传》。按,平也。
(2) 又如:概平(用概刮平);概准(用平物的量器刮平)
(3) 概括,总括。如:概问(概括询问);以此一端,可概其余;以偏概全
(4) 衡量;量,限量
食飨不为槩。——《礼记·曲礼》。注:“量也。”
(5) 又如:概志(衡量心志);概量(用量器确定谷物的多少;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6) 蔽,遮盖 。如:概愆(掩盖前愆)
(7) 关切,系念 。如:概怀(系念于心);概然(慨叹的样子)
(8) 抑,抑制 。如:概了(镇住。有超过所有人的意思)
(9) 通“溉”。灌溉,洗涤
澡概胸中,洒练五脏。——《枚乘·七发》
(10) 又如;概盂(洗涤盂钵)
(11) 通“慨”。感慨
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
(12) 又如:概然(感慨的样子)
副词
(1) 一律,一概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概不考虑;概不赊欠;概行(一律施行);概视(一律看待);概用(一概使用)
(3) 大致,大略地 。就整个情况而论而不考虑具体事例地。如:概而论之;概举(大略举出);概览(大略地观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oi3 [客语拼音字汇] koi3
◎ 潮州话:k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漑 | 古代 | 見 | 咍 | 去聲 | 隊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kaih/koy | kɒi |